摘要:目的:觀察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應用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10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經(jīng)治療108例患者中痊愈69例,顯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8.88%。結論: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竇性心動過緩; 保元湯;桃紅四物湯
【中圖分類號】
R9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48-01
竇性心動過緩是竇性心律每分鐘低于60次,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病理性竇性心律過緩多因心率慢所致心、腦、腎等臟器血供不足而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癥狀,輕者乏力、頭暈、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嚴重者可有黑矇、暈厥或阿斯綜合征發(fā)作。西醫(yī)治療以阿托品、麻黃素、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重則需人工心臟起搏器治療,長期應用西藥效果不確定,易發(fā)生嚴重副作用,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和心理負擔。筆者于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應用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108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75歲。
1.2 方法:以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為:人參 15g 黃芪 20g 肉桂 10g 巴戟天10g 淫羊藿 10g 桃仁 15g 紅花10g 當歸15g 炙甘草 10g,每日一劑,水煎200ml,早晚溫服,7天為一個療程,共觀察兩個療程。
2 療效及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心電圖檢查提示心率提高到每分鐘60次以上,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心電圖檢查提示心率提高到每分鐘50次以上,臨床癥狀緩解;無效:治療前后心率無變化,癥狀無緩解。
2.2 治療結果:
108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14天內治愈69例,占63.88%,顯效27例,占25%,無效12例,占11.11%,總有效率為88.88%。
3 典型病例
患者楊某,女性,67歲,主因乏力、心悸、氣短兩年,加重半月求治,既往有擴張型心肌病病史4年?,F(xiàn)患者乏力、心悸、氣短、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青紫,舌苔白膩,脈沉遲。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每分鐘43次,胸部拍片:心影明顯增大,心胸比>50%,心臟彩超提示:各心腔均擴大,尤以左心室擴大明顯,室壁運動減弱,二、三尖瓣返流明顯,心包少量積液。西醫(y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竇性心動過緩。中醫(yī)本病屬于“心悸”范疇,證屬心腎陽虛,寒凝血瘀,治宜溫補陽氣,散寒通脈。方藥如下:人參 15g 黃芪 20g 肉桂 10g 巴戟天10g 淫羊藿 10g 桃仁 15g 紅花10g 當歸15g 炙甘草 10g每日一劑,水煎200ml,早晚溫服,共三劑?;颊叻幒蠓αΑ⑿募?、氣短緩解,小便增多,繼續(xù)原方四劑,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心率每分鐘65次。
4 討論
竇性心動過緩屬祖國醫(yī)學之“心悸”范疇。病機主要為心腎陽虛,其病在心,其本在腎。本病為本虛標實,本虛為心腎陽虛,標實為氣滯、寒凝、血瘀。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為水火之臟,主一身陰陽,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fā),腎陽對人體組織器官有溫煦和推動作用,心陽根于腎陽,命門火衰則心陽不振。中醫(yī)理論認為,心的主要功能為心主血脈,即指心氣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以濡養(yǎng)全身的功能。若心陽虧虛,心氣不足無力鼓動血液運行,則出現(xiàn)心悸、胸悶、氣短,腎陽不升,心陽不宣,清陽之氣不能上至腦竅,腦失濡養(yǎng)則頭暈、耳鳴,甚者暈厥。由此可見,竇性心動過緩病位在心,其本在腎?!端貑?至真要大論》:“寒者溫之,衰者補之”。故以溫補為主,又兼行氣、散寒、活血化瘀。此方由保元湯、桃紅四物湯化裁而來。人參、黃芪、炙甘草益氣,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巴戟天補肝腎、逐瘀通絡、引血下行,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祛瘀通絡,當歸補血活血。諸藥配伍,標本兼顧,具有補氣溫陽、活血化瘀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所用藥物大都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提高竇房結自律性,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環(huán)的作用。本方在應用過程無明顯不良反應,停藥后不易反跳,療效穩(wěn)定,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有效方劑。
參考文獻
[1] 袁岳鵬,唐歌,宏亞麗,等.麻黃細辛附子湯和佛手散加味治療竇性心動過緩58例[J]. 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于仁義,袁中君.提率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98例[J].山西中醫(yī),2003年02期
[3] 湯成波,周志勇.參附注射液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35例[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3年05期
[4] 趙祥海.中醫(yī)辨證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概述[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梁昌年,王華.中醫(yī)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近況[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