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呼吸道感染為臨床一種常見感染性疾病,治療多需對感染病原體予以明確,進而對抗生素進行合理選擇,臨床上痰標本細菌學檢驗為對病原體予以明確的一種常用輔助手段,但是檢驗結果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出于對提高痰標本細菌學檢驗與臨床感染符合率的目的,從標本接收篩選、痰標本涂片染色、經(jīng)檢結果的判斷、痰培養(yǎng)結果與直接涂片結果進行結合、痰培養(yǎng)送檢時間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痰標本; 細菌學檢驗; 臨床感染; 符合率
【中圖分類號】
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40-01
研究結果顯示[1],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細菌和真菌,在治療前應展開系列細菌學試驗,對病原菌予以明確,并根據(jù)病原菌的特點對抗生素進行合理選擇,進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耐藥的效果。近期有文獻報道[2],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標本細菌培養(yǎng)中,諸多因素會對檢測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因此,提高痰標本細菌學檢驗與臨床感染符合率為目前臨床檢驗工作者所面臨的巨大難題。本文從標本接收篩選、痰標本涂片染色、經(jīng)檢結果的判斷、痰培養(yǎng)結果與直接涂片結果進行結合、痰培養(yǎng)送檢時間等方面對提高痰標本細菌學檢驗與臨床感染符合率的對策進行了綜述,詳見下文。
1 標本的接收篩選處理
標本的接收篩選為提高符合率的關鍵,由于痰標本的采集經(jīng)常是由患者自己或者是護士協(xié)助下完成,因此質量控制十分關鍵。在痰標本送檢后,檢驗工作者應首先對標本展開篩選,具體步驟包括[3]:① 目測。多數(shù)情況下灰色、黃色、血性、渾濁、鐵銹色、稠厚、團塊狀等屬于合格標本。② 顯微鏡篩選。目測合格標本需經(jīng)顯微鏡下篩選。多數(shù)情況下:白細胞>25/HP(高倍鏡)且鱗狀上皮細胞<10/LP(低倍鏡)視為標本合格;膿細胞<10/LP但細菌數(shù)量>(+++)或鱗狀上皮細胞>25/LP的標本視為標本不合格。檢驗工作者應拒收不合格標本,且及時進行溝通要求臨床重新留取,不可對不合格的標本進行培養(yǎng)鑒定。
2 痰標本染色
對痰標本進行染色時應講究技術,原始涂片檢查可快速準確提供可靠的診斷信息,并且會對微生物檢驗過程產生指導作用。理想的涂片應表現(xiàn)為:細胞舒展不擁擠,細菌在細胞內外不分明,細菌、細胞形態(tài)特點易觀察,黏稠的痰標本制片適合采取壓片法,也就是選取少許膿痰,放置在兩個載玻片之間,加壓促進標本展開,而后在將載玻片向相反方向分開,產生兩片菲薄的痰標本。在染色過程中需注意,首先應保證染色后革蘭陰陽性判斷無誤,并且片子背景應干凈,染色后細胞質與細胞核對比度強烈[4]。一般是用無菌生理鹽水將痰洗滌三次,主要是出去痰中的常局菌,然后向痰液內加入等量的(PH7.6)1%胰酶溶液,放置37°C,90min,即可使痰液均質化后備用。盡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標本,所有標本均需無菌容器送檢.痰標本的細菌學檢查對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下呼吸道的痰是無菌的,但咳出需要經(jīng)過口腔,??蓭в猩虾粑赖恼>?,故采集標本時要注意采取來自于下呼吸道合格標本,提高檢出率和陽性的正確率。
3 對鏡檢結果進行準確判斷
涂片鏡檢為一項常規(guī)檢驗工作,在鏡下閱片的過程中應細心,切忌漏檢病原菌,因此檢驗工作者應學會鑒別所見細菌到底是定植菌、污染菌和致病菌[5]。
4 痰培養(yǎng)結果應與直接圖片結果相結合
將篩選合格的痰標本按照操作規(guī)程接種平板進行培養(yǎng),18-24h后培養(yǎng)結果應同直接鏡檢結果進行對照,對平皿中生長的優(yōu)勢菌是否與鏡檢優(yōu)勢菌相符進行仔細觀察,一致者方可展開初步鑒定和藥敏試驗,若是對比結果不相符,則需要針對具體問題展開分析。涂片沒有觀察到細菌,但是在培養(yǎng)后發(fā)現(xiàn)有細菌生長,發(fā)生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為涂片過程中因受顯微鏡范圍的限制沒有注意,接種量一般較涂片量大,存在細菌生長多為正常現(xiàn)象;另外一種為因抗生素的應用導致細菌細胞壁缺陷,出現(xiàn)L型變異,形態(tài)也會發(fā)生改變,染色特異性出現(xiàn)明顯變化,此時應由L型細菌研究經(jīng)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鑒別分析。若是涂片觀察到細菌,但是細菌培養(yǎng)為見細菌生長,該原因主要為接種時痰液沒有混勻,沒有接種到致病菌,另外一種為感染菌屬于厭氧菌或者是苛養(yǎng)菌,需氧培養(yǎng)、普通培養(yǎng)基細菌無法生長[6]。
5 小結
綜上所述,微生物檢驗工作可為臨床抗生素的選擇和感染控制效果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jù),有以上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影響痰標本細菌培養(yǎng)結果與臨床感染符合率低的因素較多,在采取以上干預措施后可使符合率得到顯著提高,為臨床病原菌檢驗、鑒別、和藥敏試驗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jù),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重視。
參考文獻
[1] 羅媛青.痰涂片和細菌培養(yǎng)結果符合性探討[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1,15(02):221-223.
[2] 關淑琴.痰培養(yǎng)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0,16(01):210-212.
[3] 宋紅煥,孟爾旺,時金艷,等.痰標本采集、儲存及運輸過程對培養(yǎng)結果影響的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1,16(06):342-344.
[4] 瞿良,王惠萱,李雪梅,等.臨床痰檢驗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17(12):478-479.
[5] 楊嬌英,鐘毓瓊,蔡志軍.85份合格咳痰標本涂片檢查與培養(yǎng)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17(07):289-291.
[6] 蔣艷麗.一種留取痰標本的新方法[J].齊魯護理雜志,2010,22(01):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