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胸腺肽α1防治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導致的肝損傷的療效。方法:回顧鄭州市人民醫(yī)院66例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TACE治療,其中同時接受了在TACE術治療當天開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4天為1療程者33例作為研究組,只選擇單純行TACE治療的3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治療前后相同時間點采血測定肝功能,白蛋白,球蛋白,總膽紅素及白細胞,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相同時間點采血測定甲胎蛋白(AFP)。結果: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ALT, 膽紅素,血白細胞計數,白蛋白,球蛋白及AFP各項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中治療后出現肝功能損傷輕度加重的2例(6.06%),未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傷。對照組中治療后出現肝功能損傷10例,研究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研究組治療后較治療前白細胞計數無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治療后有明顯下降(p<0.001)。治療后AFP治療組下降較對照組明顯,并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同時,研究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及KF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P<0.001)。結論:胸腺肽α1能夠有效保護TACE術導致的肝細胞損害,顯著降低AFP,更明顯提高了肝癌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胸腺肽α1; 中晚期肝癌; TACE; 肝功能; AFP;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92-01
原發(fā)性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的腫瘤,疾病進展快,預后欠佳。該病的發(fā)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七位,其死亡率占所有腫瘤的第四位,肝癌又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tǒng)計該病是惡性腫瘤導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我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通常伴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V或HCV感染。雖然手術仍然是首選治療方案,但是大部分肝癌患者發(fā)現時多數已屬于中晚期,彌漫性肝功能損害,已經喪失了手術的最佳時機,需要采取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控制疾病。近年來,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已經在國內外廣泛應用,并認可是最佳的非手術治療手段之一。聯合免疫治療控制惡性腫瘤已經被越來越多被國內外專家和研究者所認可。胸腺肽α1是由28個氨基酸構成的多肽分子,存在于哺乳動物體內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亦是人體內固有的內源性免疫調節(jié)物質,他是免疫調控活性強的物質。由于動物胸腺提取胸腺肽α1很難提純,提取物含量過低,因此,美國賽生公司首家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生產出胸腺肽α1(商品名為日達仙)。2003年我國海南雙成藥業(yè)公司開發(fā)出胸腺肽α1(商品名為基泰)并在中國獲準上市。
本課題回顧分析TACE聯合胸腺肽α1(基泰)對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術后肝功能的保護作用以及對生活質量改善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選入標準:鄭州市人民醫(yī)院從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6例原發(fā)性肝癌并全部自愿接受TACE術治療的臨床資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病例資料臨床檢查完整?;颊咭话銧顩r良好,按Karnofsky(卡氏,KPS)評分60-100分。治療前均無手術、放療或化療藥物治療史。
1.1.2 排除標準:1)未接受TACE手術患者;2)入院時已有彌漫性嚴重肝功能而不能行TACE手術者;3)或者病理檢查提示膽管癌的患者均排除。
1.2 治療方法:TACE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術,局部麻醉,股動脈穿刺血管,導管選擇至腫瘤供血動脈行DSA造影,注射藥物依次為吡柔比星30-50mg,喜樹堿5mg,碘化油10-20ml,碘佛醇5ml。研究組33例手術當天應用胸腺肽α1(生產商:海南雙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407)皮下注射,1.6mg,每天1次,12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33例單純接受TACE治療。
1.3 觀察指標:生活質量評價采用EORTC QLQ-C30 ( Version 3.0) 方法問卷調查以及KFS(Karnofsky 卡氏)評分法評價。TACE治療前和治療后同一時間段分別化驗ALT(U/L),總膽紅素(umol/L),白蛋白(g/L),球蛋白(g/L),血白細胞(x109)。術前及術后30天同一時間段化驗AFP(ng/m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肝功能、血常規(guī)、AFP,生活質量評估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均數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AFP)下降率比較均采用χ2檢驗,P<0.05為統(tǒng)計學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治療前后比較肝功能、血常規(guī)、AFP的變化(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中晚期肝癌治療前后肝功能、
注:在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239)及KFS評分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137)。a表示研究組、對照組在治療前與治療后EORTC QLQ-C30評分及KPS評分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b表示研究組治療后于對照組治療后EORTC QLQ-C30評分及KPS評分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
3 討論
TACE術是于1978年由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yī)學部的山田(Yamada)教授首先提出,主要通過栓塞腫瘤的供血動脈,阻斷腫瘤的血供,并且局部注入化療藥物,使腫瘤缺血、缺氧,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促使腫瘤細胞壞死、凋亡的目的。自上個世紀末期以來,TACE術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運用,并且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可以明確延長不能手術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但是,TACE亦有不足之處,比如部分患者體質太差無法行TACE治療,栓塞不徹底導致病灶復發(fā)等。腫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已經引起廣泛重視,因此聯合增強免疫會成為未來治療肝癌的大體趨勢及目標。
多種實驗室以及臨床試驗證實,胸腺肽α1可以促進骨髓干細胞發(fā)育分化為原淋巴細胞,前淋巴細胞,并且促進T淋巴細胞成熟,誘導成熟T細胞分化為各種不同T細胞亞群,從而保持各T細胞亞群的數量穩(wěn)定性。胸腺肽α1可以刺激T淋巴細胞分泌不同種類淋巴因子增加,比如α、γ干擾素以及IL-2等,與多種淋巴因子相互協同,增強T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增強其抗腫瘤活性。同時,胸腺肽α1可以提高NK細胞數量,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胸腺肽α1已經被臨床應用于乙型、丙型肝炎,重癥肝炎,腫瘤患者及嚴重感染患者[15]?;仡櫸以菏罩蔚臒o法手術的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病例,胸腺肽α11.6mg,每日1次皮下注射,連用12天,相比同類患者未接受胸腺肽α1的TACE術后患者從實驗室多項指標及生活質量方面有明顯不同(P<0.001)。因此,胸腺肽α1的應用為患者后續(xù)治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甲胎蛋白(AFP)已被認定為肝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大約80%的肝癌患者中AFP值升高, 而且該值的升高與病情的進展與惡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診斷原發(fā)性肝癌和監(jiān)測病情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本回顧性研究得出胸腺肽α1聯合TACE可以使AFP顯著下降,與單純TACE治療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表示增強患者免疫力的聯合治療可以控制延緩原發(fā)性肝癌的疾病進展。
總之,根據本臨床回顧對照分析可以得出胸腺肽α1聯合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療方面耐受性好,安全,并且可以顯著改善TACE及肝病本身導致的肝功能損傷,與對照組單純TACE術治療有顯著差異。胸腺肽α1聯合TACE可以使AFP顯著下降,增強抗腫瘤效果,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維民, 周炎,湯月, 等. 晚期胃癌患者化療中胸腺肽α1 治療療效的臨床研究.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 24(11): 492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