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觀察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及近期預后影響,為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壽命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晚期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經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跟蹤隨訪6個月,觀察好轉率及并發(fā)癥率等情況。結果:60例患者經射頻消融術治療后,完全緩解者21例,占35%,部分患者者23例,占38.3%,沒有改變者9例,占15%,進展者7例,占11.7%,總有效率為73.3%(44/60);經術后6個月隨訪,60例患者共有2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率為3.3%。結論: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癌癥的療效明顯,大部分患者可好轉,并發(fā)癥率較低,近期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射頻消融術;晚期肺癌;全胸腔鏡;療效;近期預后
【中圖分類號】
R9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68-02
肺癌為我國高發(fā)率惡性腫瘤疾病之一,早期手術治療效果較佳[1],但是晚期肺癌治療效果較局限。在肺癌晚期,為了預防耐藥性和較大的毒副作用,臨床較少選擇單純藥物治療。也由于開放手術會造成較大創(chuàng)口,引發(fā)流血過多,對較虛弱的肺癌晚期患者危險較大,因此也較少選擇開放手術治療。有研究報道:全胸腔鏡下對晚期患者進行射頻消融術的治療近期效果明顯,為驗證這個觀點,本次研究選取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晚期的60例患者,均使用了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治療效果確實可觀,現(xiàn)將詳細內容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晚期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5~78歲,平均年齡(56.4±13.4)歲,病灶位置:左肺葉:上部15例,中部8例,下部12例;右肺葉:上部13例,中部7例,下部5例。14例腺鱗癌,16例鱗癌,17例腺癌,6例為大cell癌,7例發(fā)生轉移。以生理活檢均確定為肺癌晚期。
排除標準:排除不良反應嚴重、患其它不符合研究規(guī)定疾病、未簽署自愿參與協(xié)議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頻率為500HZ的RF-2000型射頻消融治療設備,最大功率為200W。在術前,先行麻醉,在全胸腔鏡下找尋腫瘤位置并確認數目,將電極針沿著穿刺孔插入腫瘤組織中,打開開關進行升溫消融,首次打開功率設置為30W,可根據患者的耐受力進行適當減少或增加,但不得超過90W,對于瘤頸大于4cm的進行多點消融,消融要超過腫瘤1cm,完畢后進行仰臥靜修24小時。
1.3 療效觀察方法:
根據WHO規(guī)定的腫瘤治療評定標準:CR為得到完全緩解,PR為部分緩解,NC為沒有改變,PD為進展,以CR和PR的發(fā)生率和為總有效率[2]。
另觀察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 結果
2.1 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
60例患者經射頻消融術治療后,完全緩解者21例,占35%,部分患者者23例,占38.3%,沒有改變者9例,占15%,進展者7例,占11.7%,總有效率為73.3%(44/60),表明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肺癌的效果明顯,見表1.
2.2 術后6個月隨訪結果: 經術后6個月隨訪,60例患者共有2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率為3.3%,由此可見: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肺癌的并發(fā)癥率較小,安全性較高,近期預后影響良好,見表2.
表1 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
3 討論
射頻消融術治療腫瘤的原理為:特定波長的電磁波轉化為熱量損傷腫瘤組織[3],使其壞死,脫離,從而達到消除腫瘤的目的。當射頻消融治療的溫度達到65℃左右時,能量最強,對腫瘤組織的破壞能力最強。使用此種方法治療晚期肺癌,既能避免因開放手術帶來的流血量過大損耗元氣難以恢復的弊端,也能起到較理想的消腫瘤效果,因此不僅對于肺癌,在多種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已得到廣泛使用。為準確驗證射頻消融術對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晚期的60例患者進行治療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總有效率達73.3%,相比文獻報道的其他治療方法治療有效率有明顯差異,表明: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肺癌的效果明顯。在隨訪6個月對短期預后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率僅有3.3%,可見: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肺癌的并發(fā)癥率較小,安全性較高,近期預后影響良好。綜上所有分析:射頻消融術治療晚期癌癥的療效明顯,大部分患者可好轉,并發(fā)癥率較低,近期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大華.腹腔鏡-內鏡技術在外科的應用進展[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 29 (1):10-12.
[2] Guy J, Kelley RK, Roberts J,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10(4): 354-362.
[3] 黃學偉,鄒正東.手術切除與經皮射頻消融在小肝癌治療中的價值探討[J].西南軍醫(yī),2010,12(3):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