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之提取關鍵詞》
試題展示:
(1)調(diào)整飛行姿態(tài) (2)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3)制動姿態(tài)調(diào)整(4)點燃發(fā)動機制動,完成離軌任務
同步訓練:
1.(1)輸入計劃(或:輸入用于團體訂票的臨時客車車票計劃、或:輸入車票計劃)(2)審核計劃(或:審核企業(yè)申報的訂票計劃、或:審核訂票計劃)(3)屏蔽資料(或:屏蔽企業(yè)自身的資料、或:屏蔽企業(yè)資料)(4)安排計劃
2.(1)通貨膨脹(2)名義價值(3)實際購買力
《學會寫得新穎之構思新》
1.B
2.如果藺相如不寬容廉頗的無禮羞辱,怎會流傳負荊請罪的美談?如果唐太宗不寬容魏徵的犯顏直諫,怎會有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
3.(1)什么是“鉆牛角尖”:對任何事情,哪怕是極細小的是事情,都采取認真鉆研的態(tài)度(是什么)。(2)搞學問“鉆牛角尖”才會有所成就,搞科技“鉆牛角尖”才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什么)。(3)“鉆牛角尖”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怎么樣)。(4)發(fā)揚“鉆牛角尖”精神會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會怎樣)。
4.(1)論點一:堅守,是富貴不能淫。論點二:堅守,是貧賤不能移。論點三:堅守,是威武不能屈。
(2)論點一:堅守內(nèi)心的寧靜,精神世界就可以變得充盈而富足。論點二:堅守思想的純凈,心靈的天空必定變得清澈而透明。論點三:堅守最初的夢想,人生道路上就擁有了奮進的力量。
5.D
《古詩閱讀之煉字煉詞》
《明君詞》
1.這首詩以王昭君在時空中的移動為線索。時間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間上由漢地到胡地。
2.“擁”描繪出邊城塞外早晨濃霧凝聚繚繞的樣子,“暗”寫出了邊塞沙漠中夕照昏黃的情景。兩字還象征了王昭君前往異地時孤苦悲傷的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王昭君出塞的悲憫與憐惜之情。
《金陵懷古》
1.(1)開篇點題,點明時間和地點。(2)“悠悠”“獨上”“滿目秋”等詞,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3)與尾聯(lián)的“故國凄涼”“誰與問”形成首尾呼應。
2.(1)別渚孤烏,數(shù)帆歸舟,晚風勁吹,紅葉凋零,寒云陰沉,樓閣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營造了凄涼的意境。(2)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凄涼心境。
《山行即事》
這兩個字是“喧”與“狎”?!靶保[,喧嘩,喜鵲喧鬧著迎接日出,表達了喜鵲對雨后晴天的喜愛;“狎”,親熱,游戲,海鷗在雨過天晴后的海面上嬉戲,游玩。這兩個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動物在風雨過后,太陽出現(xiàn)的山林中水面上歡快、自由的情景。
《寒夜》
時令是在涼秋。如果用“映”“點”“著”等替換,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轉化為言幽。而作者首句著一“凍”字,意在強調(diào)自己冷峭的心情。
《題古木蒼藤圖》
1.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古木的“風云氣質(zhì)”與藤蘿的“爭附托”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風云氣質(zhì)”的贊美,對攀附依托行徑的鄙薄。
2.“爭”。形象地寫出了藤蘿以攀附為榮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了作者的揶揄、諷刺之情。
《鄧石如》
1.C(宗:尊奉。)
2.C(均為副詞,于是。A項介詞,把/介詞,因。B項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遞進。D項介詞,表對象/介詞,表地點。)
3.B(①不是寫書法,而是寫其仿寫篆刻之藝。④是寫翁方綱對鄧石如的詆毀,間接表現(xiàn)其為人的耿直不屈。)
4.C(原意是“一道到京師,大學士劉墉、副都御史陸錫熊都驚嘆詫異說:‘千百年來沒有這樣的作品!’”,所說的“大力推薦”“最終才”于文中均無依據(jù)。)
5.(1)(梅家)家里有很多收藏的金石善本,全部拿出來給他看,替他準備衣物、食物和紙墨,讓鄧石專門練習。(2)居住了三年,辭別回家,畢沅替他置買田地住宅,使他安心終老。臨近出發(fā),對鄧石如敬酒勸飲說“完白山人,你是我幕府的一服清涼散藥物!”
文言文參考譯文
鄧石如,起初名琰,字石如。后來為了避清仁宗諱,就用字稱呼,改字為頑伯,是安徽懷寧縣人。居住在皖公山(天柱山)下,又號為完白山人。他年輕時生長在偏僻的鄉(xiāng)間,見識少,唯獨愛好刻石,十分擅長依照漢人的印章篆刻。二十歲仍孤身又貧窮,游歷壽州,梁巘看見他的篆書,驚嘆筆勢渾然如兇猛的鳥,卻沒有完全學到古代筆法。介紹他拜見江寧的梅镠,都御史玨成的兒子。(梅家)家里有很多收藏的金石善本,全部拿出來給他看,替他準備衣物、食物和紙墨,讓鄧石專門練習。
(鄧石如)愛好石鼓文,李斯的《嶧山碑》《泰山刻石》,漢朝的《開母石闕》《敦煌太守碑》,吳蘇建的《國山碑》,皇象的《天發(fā)神讖碑》,唐代李陽冰的《城隍廟碑》《三墳記》,每種臨摹各有上百本。又苦于篆體不全,就寫《說文解字》二十本。另搜集三代的鐘鼎,秦、漢的瓦當、碑額。五年,篆書書法學成。于是學漢代分書,臨摹《史晨前、后碑》《華山碑》《白石神君》《張遷》《潘校官》《孔羨》《受禪》《大饗》諸碑,各五十本。三年后,分書書法學成。鄧石如篆體書法把二李書法作為尊崇的對象,直、橫、合、開,從古代大篆中學習,略微滲透(融入)隸書意蘊,筆鋒用有力的折,字體稍微方正,與秦、漢瓦當碑額相接近。分書結構體勢嚴肅穩(wěn)重,約有《嶧山》《國山》的體法并寫成。自稱:“我篆書比不上李陽冰,可是分書不比梁鵠弱?!?/p>
(鄧石如)客居梅家八年,書法已經(jīng)學成,遍游有名的山水,用書法篆刻自娛。游覽黃山,到歙縣,賣篆書給商鋪。編修張惠言過去曾深入研究秦代篆書,當時在館修撰金榜家里,偶然看見鄧石如的書法,告訴金榜說:“今天能夠看到上蔡年真跡?!庇谑敲坝暌煌交乃氯グ菰L,金榜準備用禮節(jié)在家里迎接客人。向尚書曹文埴推薦,一道到京師,大學士劉墉、副都御史陸錫熊都驚嘆詫異說:“千百年來沒有這樣的作品!”當時京師論篆書、分書的人,多數(shù)人都尊重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翁方綱因鄧石如不到他的府門,就極力詆毀他。鄧石如離去,客居在兩湖總督畢沅家,畢沅本來就好客,吳中名人多聚集在他的府門,他們騎著名馬,穿著華麗的衣服,唯獨鄧石如穿著粗布衣服,步行走路。居住了三年,辭別回家,畢沅替他置買田地住宅,使他安心終老。臨近出發(fā),對鄧石如敬酒勸飲說:“完白山人,你是我幕府的一服清涼散藥物!”
(包)世臣排列清朝一代的書法名人有五品,分成九等:“平和簡靜,遒麗天成,叫神品;醞釀無跡,橫直相安,叫妙品……神品有一人,鄧石如的隸書和篆書。妙品上等有一人,鄧石如分書和真書;妙品下等有二人,劉墉的小真書,姚鼐的行草書。能品上七人……鄧石如的草書?!?/p>
鄧石如四十六歲才娶妻,常往來在江、淮之間,死時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