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早期中國同盟會會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過繼給叔父林孝穎。少年時(shí)代,林覺民即扎下堅(jiān)實(shí)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根基,但他對科舉制度抱有天然的反感和敵意,十三歲那年,他迫于父命,參加童子試,卻只在試卷上揮寫“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就擲筆而去,頭也不回。這樣一位叛逆少年成長為革命黨人,自然是不難理解的事情。林覺民留學(xué)日本期間,其民族革命思想即已根深蒂固,他膜拜拿破侖、華盛頓這兩位歐美世界的偉人,特意將他們的畫像掛在東京田野居寓所的墻上,稱之為“華盛頓哥哥”和“拿破侖弟弟”。
無情未必真豪杰,林覺民堪稱是一位深于情、摯于愛的真豪杰。他的妻子陳意映同樣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陳元凱是光緒年間的舉人。她知書達(dá)理,聰慧賢淑,兩人雖是包辦婚姻,卻情投意合,十分恩愛。林覺民在《原愛》一文中寫道:“吾妻性癖好尚,與君絕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有這樣一位純良的愛妻,林覺民感到非常幸福,這從他《與妻書》中的片段描寫可以得到印證:“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可這對恩愛夫妻卻不能長相廝守,林覺民待在日本,與黃興等革命黨人謀劃武裝起義,這是很可能掉腦袋的兇險(xiǎn)事,他當(dāng)然不會向愛妻透露半點(diǎn)風(fēng)聲,以免她擔(dān)驚受怕。廣州起義前,林覺民回家探親,實(shí)則是與妻子永訣,因?yàn)樗磳⑷⒓拥氖且粓龉巡粩潮姷奈溲b起義,他自知生還的希望幾乎為零。此時(shí)陳意映身懷六甲,林覺民猶豫再三,硬是強(qiáng)忍著什么也沒說,就踏上了有去無歸的征途。
廣州起義失敗了,林覺民在戰(zhàn)斗中受傷被俘,他堅(jiān)貞不屈。有人游說兩廣總督張鳴岐,要他為國家保存元?dú)?,愛惜人才,對林覺民法外開恩,刀下留情。張鳴岐兇狠地回答道:“此人面貌如玉,心地光明如雪,也稱得上奇男子……這樣的人才留給革命黨,為虎添翼,那還了得!”評價(jià)出自仇敵之口,字字中肯更不待言……
林覺民的《與妻書》深情如海,算得上天下獨(dú)步,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妻兒,都是極其真摯,毫無保留。兒女情,英雄淚,盡在其中?!拔岢湮釔廴曛?,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边@種博愛的境界,這種割舍的精神,必須要有大悲憫的支撐才能做到。它告訴我們:六尺男兒就該具備超邁古今的氣概和涵蓋天地的情懷!
再說,林覺民犧牲后,陳意映藏身于破屋陋巷,生下遺腹子,心境極端愁慘。何其有幸而又何其不幸,她讀到了一位好心人從門縫中偷偷塞進(jìn)來的林覺民的遺書,從此以淚洗面,哀慟不已。一對愛侶,人天永憾,幽明永隔,內(nèi)心的狂悲劇痛殆非筆墨可以形容。嬌弱的陳意映,癡情的陳意映,她的精神遭受重?fù)簦瑳]能撐持多久,兩年后,她就追隨林覺民而去,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冊詩文。
在臺灣流行歌曲中,有三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直接源于林覺民的《與妻書》,這三首歌曲的歌詞分別出自齊豫(《覺·遙寄林覺民》),童安格、劉虞瑞(《訣別》)和許乃勝(《意映卿卿》)四人之手。其中,齊豫的歌詞是站在女性角度寫的,揣度陳意映內(nèi)心的痛苦和寂滅,極其精微。歌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很容易找到,這里就不再贅錄了。
(選自《燕趙都市報(bào)》2011年5月13日)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簡要概括林覺民的形象特點(diǎn)。
答: " " "
2.《與妻書》有何特點(diǎn)?
答: " " "
3.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
答: " " "
4.林覺民對后世的影響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 " " "
5.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
答: " " "
6.你認(rèn)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個?請結(jié)合文本說明理由。
答: " " "
【劉郁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