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梳理】
所謂“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主要指觀點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或觀點新穎獨到,使人看后豁然開朗;或觀點辯證,使人讀后加深了對某個問題認識的深度;或觀點雖不全面,但能讓人讀后派生出對這個問題其他方面的思考;或觀點引發(fā)了人們的聯(lián)想,等等。
如何做到“觀點具有啟發(fā)性”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別具一格
要想觀點別具一格,我們需要對身邊的事件進行發(fā)散性思考,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特別是對傳統(tǒng)認同的說法,進行反向思考訓練,并有意識地學習破立結(jié)合的論證方法。
例如: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傳統(tǒng)的立意是:做事不思進取,消極度日。別具一格的立意可以是:撞鐘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職責。和尚們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兢兢業(yè)業(yè)地做著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其愛崗敬業(yè)精神的體現(xiàn)。
當然,逆向立意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和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于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逆向”,是不可取的。
二、更上一層
對于一個材料,在明確中心之后,不妨對這個中心再作更深一層次的思考,以超出一般人的思維深度,達到更深層次的要求。例如這則材料:
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并飾以金邊,然后,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對此,不少學生的立意停留在“變廢為寶”“戰(zhàn)勝挫折”這個層面。我們應進一步分析,為什么這位裁縫能“變廢為寶”?那是因為他有不肯放棄的執(zhí)著和高超的技藝。這樣,我們的立意就可以更深一層:“人要從不利走向有利,應依靠永不放棄的精神”或“人要從失誤的陰影中走出來,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靈活變通的思維、高超絕妙的技藝”。
要做到“更上一層”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作文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并逐層解答。
三、貼近生活,以小見大
貼近生活的觀點最容易吸引閱卷者的注意,也最容易產(chǎn)生啟發(fā)性。例如:請以“讓我走近你”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對于本文題,不少學生往往會想到把“你”虛化,把“你”變成“書”“音樂”或古代的名人等,從而寫出自己對思想素養(yǎng)、道德文化方面的追求。這些思路固然不錯,但這類文章容易空泛化。如果能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最現(xiàn)實的問題,把“你”字解讀為生活在當下城市化進程中物質(zhì)生活雖豐富而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隔膜的精神孤獨的現(xiàn)狀,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這無疑更吸引人的目光,也更容易引發(fā)大家的思考。而以小見大,則是通過小事件,揭示大道理。
【思考一下】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有人扛著瓦缸沿街叫賣,不小心手沒有抓緊,瓦缸往后掉落,只聽得“啪”的一聲,瓦缸摔成碎片。但賣缸人頭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過來問他:“為何摔破了缸,卻看都不看一眼?”賣缸人說:“再看多少眼也不會變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罷?!?/p>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樣的聯(lián)想和感受?請你反向立意作文。
答: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位游客到風景區(qū)旅游,特地拜訪當?shù)氐囊晃恢钦摺Kl(fā)現(xiàn)智者家里占滿墻壁的書架上放滿書籍,除此之外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游客問道:“你為什么沒有家具?”
智者說:“你為什么沒有家具?”
游客說:“我是來看風景的,只是個過客?!?/p>
智者說:“我也是?!?/p>
全面理解上則故事,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請立意,使文章觀點具有啟發(fā)性。
答: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陳光標從1998年開始慈善事業(yè),截至2010年10月累計捐獻款物約14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時間出錢出力救災,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2010年9月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財產(chǎn)(截至2010年陳光標擁有總資產(chǎn)約50億人民幣)。2012年8月31日,陳光標在《紐約時報》登廣告宣示釣魚島主權(quán)。2013年6月,陳光標在活動現(xiàn)場肩挑現(xiàn)金捐款,支持青年創(chuàng)業(yè)。2013年12月,陳光標16噸百元人民幣堆砌“演播室”,支持經(jīng)濟普查。
你對陳光標的做事方式有何感想?請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悟。要求: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于8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請試著用“更上一層”的方法思考。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