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范文】
從“故宮中的星巴克”
說開去
□陳超博
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開設(shè)了六年。這家披著西服的洋店,鶴立在長袍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應該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來故宮的游客訴說著什么……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國消費主義、實用主義的象征?!按嬖诘木褪呛侠淼摹?,它能在故宮生存六年,說明它迎合了許多游客,尤其是外國游客的消費心理。故宮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圣地,將“星巴克”開到故宮,卻令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它象征著外國文化的“軟力量”在向我國——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滲透與擴張。
近年來,外國文化的滲透與擴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聳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國外品牌服飾店,那一層層張貼在學府校園里的英語補習海報,那一部部占據(jù)著電視屏幕的日劇韓劇,還有那五花八門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歐風美雨,鋪天蓋地,日劇韓劇,遮天蔽日。
面對軟力量的強大攻勢,許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我。他們花大量的時間苦讀英語卻忽視自己的母語;他們熟知比爾·蓋茨、喬丹卻冷落了老舍、巴金;他們迷戀日本漫畫卻不讀《詩經(jīng)》《離騷》……
外國文化正一步步蠶食著我們原本有限的心靈空間。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說,武漢東湖的水面就曾被從國外引進的水葫蘆——一種生長極迅速的豬飼料侵占,導致其他物種的萎縮甚至銷聲匿跡。文化也是如此。當人們只滿足于聲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靈就會被金錢物欲所填滿。今天,有幾個人能靜靜地坐下來與古典對話、和傳統(tǒng)交流?傳統(tǒng)文化正漸漸被我們拋棄。山東曲阜孔廟恢復祭孔儀式竟然要跑到韓國去學習程序不正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們斬斷曾滋養(yǎng)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臍帶,斬斷將我們緊緊聯(lián)系的民族文化紐帶時,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們靈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楊叔子博導說得好:“科學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p>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最高意義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經(jīng)說過:“文學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這兩者走下坡路的時間是齊頭并進的。”
誠然,外國文化也有精華值得我們吸收。在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閉關(guān)鎖國故步自封;但我們要牢記,在對外來文化實行“拿來主義”時,一定要將本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國文化的特色。
(選自《書屋》2012年第9期)
技法解碼
本文由故宮的星巴克咖啡店作為切入點,由“星巴克咖啡店”聯(lián)想到“外國文化”,再聯(lián)想到“文化侵略”,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通過一件“小事”揭示了一個“大道理”,給麻木的國人打了一針清醒劑。作者透過表象深入本質(zhì),綜合運用以小見大、比較鑒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等手法緣事析理,犀利透徹,入木三分。
【學生跟帖】
用重獎喚回失去的美德
□璩鳳儀
前些日子,深圳羅湖區(qū)兩名高三學生看到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邊,路人都不敢上去攙扶,他倆毫不猶豫地扶起老人,將老人送進醫(yī)院包扎并墊付了醫(yī)藥費。事后,學校獎勵他倆每人800元,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也給每人頒發(fā)了1萬元慰問金的獎勵。
萬元重獎救贖“扶老人”的美德,值得稱道!
眾所周知,繼南京“彭宇案”之后,臨危不顧、見死不救的“冷面人”頻頻出現(xiàn)。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兩名中學生“扶老人”的義舉,無疑增添了民眾助人為樂的正氣。他們扶起的不僅僅是一位老人,也扶起了我們?nèi)諠u衰微的良知。他們的義舉,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風尚,一種導向。這份重獎,不僅是對兩位中學生行為本身的表揚,也是對眾多見死不救、社會良知失落現(xiàn)象的矯正和救贖。恰如當?shù)亟逃賳T所言:“一個連老人跌倒了都不敢扶起的民族,談何崛起?”萬元重獎救贖“扶老人”的美德,實乃英明之舉!
或許有人說,助人何須回報,萬元重獎與“無私奉獻”豈不是背道而馳?非也。不可忘記,由于南京碰瓷案給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太大,由于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騙子太多,由于不少人恩將仇報致使英雄流血又流淚,現(xiàn)在,好多人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在他人身處困境急需幫助時冷眼旁觀,視若無睹。道義、良知、善行離我們漸行漸遠。用物質(zhì)喚回良知,用重獎喚回美德,勢在必行,善莫大焉!
當然,實現(xiàn)對道德良知的救贖,單靠個人的努力和物質(zhì)重獎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既需要救人者的道德之心,也需要被救者的道德之善,更需要堅實可靠的制度之盾。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制度還不夠完善,何至于有以怨報德的一幕幕悲劇上演?
救贖丟失的美德,除了對公眾的道德約束之外,更有賴于具體的制度來支撐和引導。有了道德制約,制度支撐,再輔以重獎鼓勵,我們堅信,包括“扶老人”在內(nèi)的丟失的傳統(tǒng)美德,一定會早日回歸到我們的身邊。
點評
本文援引事例后旗幟鮮明地亮出觀點:萬元重獎救贖“扶老人”的美德,值得稱道!因為萬元重獎不僅僅是對勇于助人行為本身的獎勵,更是對丟失的“美德”的救贖。作者抓住本質(zhì),以小見大,由個別到一般,縱深挖掘,深刻有力。然而,物質(zhì)獎勵并不是萬能的,用“當然”一詞順勢一轉(zhuǎn),闡述了良知的救贖需要道德制約、制度支撐和重獎鼓勵三管齊下。文章一分為二,辯證分析,邏輯嚴密,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