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艾什琳,出生于格魯吉亞??墒?,在艾什琳8個月時,父母約翰和塔拉發(fā)現女兒有些不對勁。
當別的嬰兒,因為饑餓或者尿不濕更換不及時而哭泣時,艾什琳總是不哭不鬧。甚至有一次,艾什琳的手臂被玩具劃傷,鮮血流了出來,她依然毫無反應。
父母抱著艾什琳去醫(yī)院,經過一系列診治,醫(yī)生宣布這個孩子患有“先天性無痛無汗癥”。它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無痛、無汗、發(fā)熱和多發(fā)性骨折等癥狀。由于感覺不到疼痛,常常會發(fā)生自殘的行為,大多數患病兒童都活不過幼年時期。
很快,這對年輕夫婦開始調整心態(tài),更加悉心地撫育著艾什琳。他們期待有一天,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能夠根治這種疑難雜癥,為女兒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童年的艾什琳有些不明白,為什么別的小朋友可以在外面盡情玩耍,自己每次出去,父母卻如臨大敵,總是不肯離開她的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艾什琳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最開始,她感到十分不解,甚至躲到角落里,一次次悄悄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比如她會用牙齒將手指咬破,然后舉著鮮血淋漓的手指,跑去問媽媽:“到底什么是疼痛呢?為什么我和小伙伴們不一樣?”
媽媽心疼地為女兒包扎傷口,然后告訴她:“每個人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還有,雖然你自己感覺不到疼痛,但你每一次受傷,都疼在媽媽心里呀!”艾什琳似乎明白了很多,又似乎還是不明白,但她從此再也沒有做出過自殘的行為。
在艾什琳9歲那年,學校要舉辦一場運動會,生性活潑的她,希望也能成為運動場上的一員??墒?,所有的項目都不適合。那天回到家,艾什琳忍不住哭了起來。媽媽拍拍女兒的肩說:“親愛的,別怕!你看,電視臺要舉辦兒童選美大賽,我已經給你報名了!只要愿意,每個人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臺!”“我真的可以嗎?”艾什琳一件件試穿著媽媽精心準備的衣服??粗R子中那個美麗的女孩,她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選美比賽的日子到了,當邁著模特步出現在舞臺中央時,艾什琳發(fā)現老師和同學們都來了。
這次選美比賽,雖然沒能獲獎,卻讓艾什琳徹底找回了自信。當同學們參加體育比賽時,她會微笑著為他們加油和鼓掌。家里來了客人,她還會親手做一份漂亮的水果沙拉。更可貴的是,她還曾主動參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一個專門研究疼痛的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對像艾什琳這樣無痛癥患者的研究,幫助患有慢性疼痛病癥的人們找到治病的方法。
2012年4月,艾什琳偶然認識了一個和她患有同樣病癥的女孩莎麗。在艾什琳的提議下,她們決心共同組織一次“先天性疼痛不敏感癥”病友夏令營。在父母的幫助下,夏令營在7月如期舉辦,20位患病兒童和家長齊聚一堂,分享經驗,互相提供支持。在短短一周里,孩子們最喜歡玩一種特殊的撲克游戲,每當有人拿到了一張自以為最壞的牌時,總會有另外的人跑來幫著重新組合,努力“反敗為勝”,這種感覺對孩子們來說非常棒。
在夏令營即將結束前的晚上,艾什琳和小伙伴們一起載歌載舞,他們反復唱著這樣一首歌:“只要愿意,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因為,其實從來沒有最壞的牌……”
(選自《安徽商報》201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