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材最顯著的變化是它不再過分追求知識的完備性和覆蓋面,而是把學生的發(fā)展和引導學生學習作為根本,即把教材重點轉(zhuǎn)移到學生學會怎樣使用教材上,并賦予教材更多的價值和意義,做到教與學合一。
【關鍵詞】新教材 教學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01-01
教材既是知識的載體,又是幫助老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助手,而以不同的課程理念編制設計的教材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目前,我國廣大城鄉(xiāng)初中英語課本有多種版本,這是根據(jù)一綱多本的原則,為了適應全國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形成的,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它不再過分追求知識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是把學生的發(fā)展和如何學習作為根本,即把教材重點轉(zhuǎn)移到學生如何使用教材上,并賦予教材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活動教學方式,指出任務設計應遵循的五個原則:(1)目的明確;(2)有真實的意義;(3)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過程;(4)在“做”中學英語,用英語;(5)任務后的反饋和評價。下面是新教材的幾個特征:
一 新教材突出交際性,注重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交際是語言的本質(zhì)特征。語言是交際體系,而不是一個知識體系,教語言應當教學生怎樣用語言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而不是教學生一大堆用不上的語言知識,所以在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上,既要考慮語言功能、意念和話題,又要考慮語音、詞匯和語法等因素,并使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其任務設計遵循了新的標準的五項原則,目的明確,又有真實的意義。其中涉及的任務活動接近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信息的接收、處理、傳遞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循序漸進,在做中學英語用英語,即在活動中會運用并實現(xiàn)簡單的交際目的,最后是反饋和評價,有助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接受掌握程度等各方面的信息。
二 新的教材沒有強調(diào)知識的完備性,它為教師和學生對課程資源的第二次開發(fā)留有很大的空間和余地
有空間就有發(fā)展,這是新課程理念下教材編寫設計時的匠心所在,拓展教材知識是一種開發(f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是一種開發(fā),學生能動地學習也是一種開發(fā),挖掘潛藏在教材內(nèi)的信息也是一種開發(fā)。教材本身就是集多種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為一體的信息場,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一種范例,它要求學生借助教師的引導來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開闊視野,獲得啟迪,豐富想象力,從而增長智慧。
新教程建議教師要善于使用教材,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因為新教材為教師和學生的第二次資源開發(fā)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對教材內(nèi)容的取舍、補充、替換和拓展,甚至還可以調(diào)換教學順序,比如說昨天晚上舉行了晚會,晚會上買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關內(nèi)容優(yōu)先教學,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情緒,提高他們的興奮度,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以教材為藍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重新設計教案實施課堂教學,教材只是作為設計組織教學的依據(jù)和資源。
由此可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題,是構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該遵循的最根本原則,而學生的實踐活動應該表現(xiàn)在小組活動,它應該是貫穿課堂活動的主要活動方式,而提倡小組活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就是要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這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要求。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它強調(diào)師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因為小組活動是面向全體的,人人都參與,人人都有機會,消滅了以往的遺忘死角,學生在合作中互幫互學,交流感情,在合作中加強實踐,還可以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而教師作為課堂的關鍵人物就要轉(zhuǎn)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中,以自己的本來面目坦然地參與語言學習的過程,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可以是策劃者、發(fā)動者、指導者、咨詢者、評判者或者是參與者,在小組活動實踐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諸如讀圖對話,憧憬想象,小組討論,表演等課堂活動,這也是新教材對教師的新要求。
加強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化學習的形成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因為在我國的應試教育中過分強調(diào)共性制約,無論是課程設置、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測試手段甚至試題答案都必須整齊劃一。
所以,英語教學如果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小組活動為主要活動方式的原則,那么學生便可在同伴的合作活動中形成和訓練自己的結伴交友、關心他人、群體組織、協(xié)商調(diào)節(jié)、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新的英語教材,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和世界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教師在運用教材的同時,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和學生的潛在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充分的提高。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