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準、畫線,鋸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氣動鉆頭依線點導孔,握著銼刀將零件的銳邊倒圓、去毛刺、打光……這樣的動作,他整整重復了30年。
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和著空氣中漂浮的鋁屑凝結在頭發(fā)、臉上、工服上……這樣的“鋁人”,他一當也是30年。
他叫胡雙錢,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shù)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一位本領過人的飛機制造師。
胡雙錢從小就喜歡飛機。小時候,為了看飛機,他不惜從家里步行兩個多小時到大場機場附近,躲在跑道邊的農(nóng)田里看飛機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溝邊的蚊蟲叮得滿身是包。
技校畢業(yè)后,胡雙錢進入上飛公司。學鈑鉚工的他被分配到專業(yè)不對口的機加車間鉗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實憨厚的胡雙錢選擇了留下,“只要能造飛機,堅決服從組織分配”。
胡雙錢的技校老師是位修軍機的老師傅,經(jīng)驗豐富、作風嚴謹?!皩W飛機制造技術是次位,學做人是首位。干活,要憑良心?!边@句話對他影響頗深。
一次,胡雙錢按流程給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飛機擰螺絲、上保險、安裝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歡‘放電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有沒有做好?!蹦翘旎叵牍ぷ?,胡雙錢對“上保險”這一環(huán)節(jié)怎么也不踏實。保險對螺絲起固定作用,確保飛機在空中飛行時不會因震動過大導致螺絲松動。思前想后,凌晨3點,他騎著自行車趕到單位,拆去層層外部零部件,保險醒目出現(xiàn),一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
從此,每做完一步,他都會定睛看幾秒再進入下道工序?!懊總€零件都關系著乘客的生命安全。確保質(zhì)量,是我最大的職責。再忙也不缺這幾秒,質(zhì)量最重要!”在30年的航空技術制造工作中,他經(jīng)手的零件上千萬,沒有出過一次質(zhì)量差錯。
2003年參與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后,胡雙錢對質(zhì)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飛機,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待和夢想,又是“首創(chuàng)”,風險和要求都高了很多。不管多么簡單的加工,他都會在干活前認真核校圖紙,操作時小心謹慎,加工完多次檢查,“慢一點、穩(wěn)一點,精一點、準一點”。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和對質(zhì)量的執(zhí)著追求,胡雙錢還在ARJ21新支線飛機零件制造中大膽進行工藝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
型號生產(chǎn)中的突發(fā)情況時有發(fā)生,加班加點對胡雙錢來說是“家常便飯”。 一次臨近下班,車間接到生產(chǎn)調(diào)度的緊急任務,要求連夜完成兩個ARJ21新支線飛機特制件任務,次日凌晨就要在裝配車間現(xiàn)場使用。他下班沒有回家,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點鐘,這批急件任務終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哪行哪業(yè)不加班?”他總說,“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飛行在藍天,我義不容辭。”
30年里,胡雙錢心中總有那個大飛機的夢想,“運十”尤其讓他無法釋懷。如今,看到國家重拾大飛機的夢想,他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胸懷大飛機夢的年輕人——一次上飛公司技能大賽中,他帶領的班組3位參賽選手囊括了鉗工技能比賽前三名。
“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再干三十年!” 胡雙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