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輛滿大街都是的奧迪Q5已經(jīng)沒什么意思了,但SQ5就不同:一臺調校到260kW和470Nm輸出的3.0 V6機械增壓發(fā)動機,0~100km/h加速只需要5.3秒。
我在2012年寫“焦點新車”時特別介紹過SQ5,膽那是一輛裝備3.0TDI柴油發(fā)動機的S95。沒錯,奧迪為SQ5準備了兩個版本,3.0TDI柴油的0~100km/h加速只需要5.1秒,而為北美、中國這些拒絕柴油車的市場準備了一臺3.0TFSI機械增壓發(fā)動機,0~100km/h加速需時5,3秒。
熟悉的陌生人
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豪華品牌們要打造一輛運動車似乎來得很容易,以前寶馬M3、M5都有專門為其研發(fā)的高轉速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奧迪RS也不例外,但現(xiàn)在是增壓發(fā)動機時代,你需要什么馬力?我加大點渦輪,刷刷電腦就幫你調出來了。寶馬新M3自然是用3.0L直6渦輪增壓,而M5自然就是4.4L V8雙渦輪增壓。奧迪呢?S1、S3之類小型車都用2.0T,更豪華大型的像S6、S7、S8就用4.0 V8雙渦輪羅,至于S5和S95這類中間階層,相信你已經(jīng)猜到了——3.0V6機械增壓。
聽起來似乎有點無趣。但$95的3.0TFSI發(fā)動機已經(jīng)不是普通那一臺,升級后輸出高達260kW,扭力是夸張的470Nm;要應付這樣的扭力,加上成本和SUV需要越野的特性考慮,從邏輯上你就推出$95肯定不是雙離合,會沿用95原來那副8AT變速器。理論上,性能提升底盤懸掛的調校也會不一樣,除了沿用S系列的專用運動型懸掛和剎車外,底盤還降低了30mm,再配上255/45 R20的輪胎。
以上就是SQ5的重點了。當天去提試駕車時,本來開來了一輛白色的SQ5,聽說還有一輛紅色的,于是堅決要求換車。重新洗車、檢測多花了一個小時后,終于拿到這輛紅色的SQ5。騷包的顏色加上特別設計進氣格柵,腳下20英寸放射狀的輪圈,而尾部左右橢圓形四排氣管更是暴露它的身份。買一輛滿大街都是的奧迪95已經(jīng)沒什么意思了,但S95一出還是與眾不同的。
可以很低調
又是熟悉的操控界面,除了儀表盤里的S05標記,我記不起它與普通Q5有什么不同。對了,儀表盤是S系列標志性的灰色。又是熟悉的奧迪“駕駛模式選項”,分別是“舒適”、“自動”、“動態(tài)”和“個人設置”,而像S05這類動力輸出夠強的車型,還會增加一個“經(jīng)濟”模式。日常開奧迪高性能車,特別是S8之類,非常喜歡放在“經(jīng)濟”模式下,這時候不僅動力足夠用,而且還省油舒適。
但S95在“經(jīng)濟”模式下就不太討好了,模式下增壓器基本處于不打開狀態(tài),發(fā)動機轉速在1500rpm以下,偶爾大點油門,轉速才很不愿意地上去。理論上3.0TFSI就算不開增壓器動力也是足夠的,讓你忘記了它2000kg的車重和quarrto。SQ5這時候開起來很像上一代的A6L 3.0TFSI,起步的那一刻車身不是太愿意往前走,惰性很大的樣子,甚至你溫柔地加速,8AT變速器在“E”模式下?lián)Q擋有時還不順暢,有點頓挫感。當然速度上去后就沒有這個問題,甚至這種省油模式已經(jīng)能支持到高速公路巡航用。SQ5為了更省油,除了加進那個討厭的自動啟停系統(tǒng)外,還有在車輛滑行或減速時,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可將動能轉化為可用電能,協(xié)助發(fā)動機供電,從而減少多達約3%的燃油消耗。
到底有多省油?我們5天測試行駛超過1000km,最低油耗錄過10.2L/100km,已經(jīng)很接近用2.0TFSI發(fā)動機的普通Q5。再一次證明,以Q5這種車重在1900~2000kg的SUV,3.0TFSI并不一定比小馬拉大車的2.0TFSI耗油高很多。說了這么多,只是想大家記住S95的車重,有時候260kW和470Nm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至于日常駕駛中的懸掛表現(xiàn),SQ5基本與一輛普通Q5沒什么差別,但扁平比達到45的胎壁就帶來了更多的震動,走爛路時就沒那么舒服了。
在“舒適”模式下SQ5就恢復了一輛正常奧迪車的性能,輕輕點一下油門就跑得很爽快。如果在“自動”模式下,你就會隱隱感覺到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被壓抑起來,踩下油門時動力反應非常快,發(fā)動機聲浪也開始雄壯起來,高性能的一面開始展現(xiàn)出來。開始有意思了。
—個按鍵改變身份
就在你舒服地開著的時候,輕輕把駕駛模式選項放到“動態(tài)”,一瞬間發(fā)動機指針就彈上了2500rpm,車尾排氣開始傳來“轟隆隆”的低沉排氣聲,一切就像狂風暴雨要來之前,遠處天邊傳來的沉悶的響雷。記得抓緊方向盤,右腳向油門一伸,剛才還在遠處的狂風暴雨馬上刮到你臉上,轉速表指針開始瘋狂地撲向紅線,車身扯著你的身體開始往前沖。很快轉速指針又快速地晃了一下,變速箱換擋時傳來“砰”的一聲,背后像給你輕輕地推一把,雖然換擋沖擊遠沒有RS5和C63 AMG那樣強烈,但對于一輛2噸重的SUV來說,特別是對于以平順為賣點的8AT來說有點“過分”了。我開過同樣是8AT的Jeep SRT8,人家性能比SQ5強一大截,變速箱換擋時也沒有這樣刺激。
0~100km/h加速只需時5.3秒,我們測試時是關掉了ESP,彈射起步時輪胎是一絲打滑都沒有,quattro四驅把470Nm扭力完全化解了,實測時間是5.5秒,跑完400m距離車速提升到接近170km/h。我告訴你,開著一輛2噸重高重心的SUV能跑進6秒,跟你開著一輛轎車是不一樣的感覺,那種排山倒海的壓迫感覺是普通轎車所沒有。特別是大直路尾收油剎車,或者是每次入彎時剎車變速箱自動降擋,車尾都會傳來“砰砰”的排氣管回壓聲音,就像開S6、S7一樣,普通Q5不會讓你這樣興奮。而升級過的剎車系統(tǒng)也讓人放心,連續(xù)數(shù)次100~0km/h剎車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剎車性能并沒有衰減太多。但如果你直接從超過160km/h大腳剎車減速,兩次之后剎車都會冒出絲絲白煙,我們測度過保時捷Panaera和瑪莎拉蒂總裁也會這樣,畢竟這些大佬們車重都在2噸左右,剎車盤要轉化多少熱量才能把它們降服呀!。
奧迪的“動態(tài)”模式并不是把車輛的性能提高了,但它是把全部性能放在你手里,讓你一拿起就可以用盡它。相比之下寶馬,特別是奔馳的就有所保留,從“舒適”到,“運動”變化都沒有這么大,相比之下沒有奧迪這樣過癮。奧迪的駕駛模式選項,是我試過所有車中最好用的。例如我就經(jīng)常用“個人設置”,把發(fā)動機、變速器調為“舒適”模式,目的是城市開著省油舒適,再把排氣聲調為“動態(tài)”,在等紅燈和出入地下停車場時可以?;H?。哈哈!
令人煩惱的重心轉移
我們開著SQ5去挑戰(zhàn)粵北山區(qū)那條著名的S244省道,全程幾乎在山中穿行,激烈的上下坡伴隨著非常慢的窄彎。與那套出色的動力系統(tǒng)相比,SQ5的轉向表現(xiàn)是有一點弱,慢速時它不會像S8、S6那樣輕盈,助力的大小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但就是在彎中少了點感覺。輪胎壓過路沿或者快速打向彎心的時候,透過方向盤傳過的路感還是差一點點,這就有點麻煩,因為你開著的是一輛車重2噸的SUV,如果你拿不準車身的動態(tài)變化,你就不敢在山路中保持百分之百的信心。在德國三大豪華品牌中,寶馬的轉向是做得最好的,有時它比保時捷還讓人難忘,而奧迪這方面一向都不怎么樣,盡管它擁有一套理論上最先進、曾獲得德國工程師協(xié)會頒發(fā)大獎的“動態(tài)轉向系統(tǒng)”。
比起轉向系統(tǒng),SQ5的高重心更令人頭痛。在三大豪華品牌寶馬X3、奔馳GLK和奧迪Q5中,奧迪的重心是最高的,盡管SQ5已經(jīng)把離地間隙降低了30mm,但物理極限還是擺在那里。在山路中穿行的時候,你得小心處理好重心轉移的問題才能流暢快速地過彎,例如連續(xù)下坡伴隨著左右急劇轉彎,你就得提前一點打方向。在繞樁測試中,S95的懸掛支撐性非常棒,這么高的重心也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傾側,而在山路中這套懸掛還是給人非常大信心,不完全丟掉舒適性,但在起伏路面又服服貼貼。
奧迪這套成名的quattro四驅在慢彎中并沒有幫到太多忙,quattro更多時候是偏向前驅車的轉向不足,所以在慢彎中有點笨手笨腳的狀態(tài),沒有后驅車來得那樣靈活。quattro偏轉向不足的調校在繞樁中表現(xiàn)出來,加上高重心和車重的慣性,要應付好這一輛SUV不是容易事情。3.0機械增壓發(fā)動機的爆發(fā)力不好控制,你要練習一下如何讓增壓器處于開啟又不全開的狀態(tài),因為增壓器不開完全無力,突然全開則繞樁過程中會因扭力過大而造成轉向不足,丟失精準的路線。
其實這類高性能SUV重心轉移的問題是自然的事,如果有看過去年初我在美國奧斯汀F1賽道測試Jeep SRT8的文章,那是一輛車重2.2噸、O~100km/h加速只需4.8秒的怪獸,在上下坡非常大的奧斯汀賽道,重心轉移的問題一直搞得我手忙腳亂,你甚至在大直路尾剎車時,車身都會左右游走。所以這些問題不是SQ5的錯,高性能SUV本來就是一個反人類的設計!
但在天空下著雨的S244省道,過那些高速彎角時quattro的威力就發(fā)揮出來了,穩(wěn)定得讓你懷疑這是不是下雨天?最后還是動力系統(tǒng)讓人找回樂趣,在$244省道奔跑一陣,堅持用一段“舒適”模式,發(fā)現(xiàn)動力反應還是有點慢,但改為“自動”后就完全改觀,偶爾試試“動態(tài)”就很好玩了。
低調的炫耀
這個年頭,開一輛滿大街都是的奧迪Q5已經(jīng)沒什么意思了,但SQ5就不同——一臺調校到260kW和470Nm輸出的3.0 V6機械增壓發(fā)動機,0~100km/h加速只需要5.3秒。加上4條排氣管和迷人的發(fā)動機聲音,很自然你會從眾多的Q5中脫穎而出。
SQ5賣69.8萬的價格沒有問題,因為差不多配置,搭載2.0TFSI發(fā)動機的普通國產(chǎn)Q5 40TFSI售價已經(jīng)是50多萬元,而進口的Q5 45TFSI售價已經(jīng)62.8萬元。最大的問題在保時捷,那位同門兄弟用95的平臺打造了一輛Macan,入門版動力性能和SQ5幾乎一樣(3,OV6雙渦輪增壓),但預售價是68.8萬元起。
總評表
性能表現(xiàn)★★★★☆
起步的時候四驅系統(tǒng)還有一點惰性,但發(fā)動機非常給力,聲浪非常吸引。
操控樂趣★★★☆
盡管操控性比普通Q5已經(jīng)好很多,但高重心和2噸的車重仍然影響非常大。
乘坐感受★★★★
用上了255/45 R20的大輪胎,更薄的胎壁在減震方面不如普通Q5,舒適性也會差一點點。
主被動安全★★★★☆
即使你關掉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你想讓輪胎失去抓地力仍然是件難事,quarrto四驅實在太穩(wěn)定,非常安全。
設備及做工★★★★☆
盡管Q5已經(jīng)是幾年前的設計,內(nèi)飾相比A6L之類有所不及,但仍然是同級別的領先者。
空間★★★★
別以為Q5有這么大的車身尺寸就空間很大,實際上為了遷就圓滑車頂設計,空間一般。
總評★★★★
0~100km/h加速只需要5.3秒,開起來有著與普通Q5不一樣的激情,而且油耗并不算高。Q5最大的問題不是自身,而是來自保時捷Macan,同樣的平臺,保時捷的運動性顯然更好,但價格卻一樣。
規(guī)格表
價格 69.8萬元
動力系統(tǒng) V6機械增壓
排氣量:2995 cc
8擋自動
前置發(fā)動機四輪驅動
性能 最大功率260kW/6000~6500rpm
最大扭矩470Nm/4000~4500rpm
0~100km/h加速5.3s
最高車速250km/h
耗油量8.8L/100km
(官方綜合數(shù)據(jù))
底盤 前通風盤/后盤/前五連桿/后梯型連桿/前、后/255/45 R20
車身尺寸4654×1911×1618mm
(長×寬×高)
軸距2819mm
車重2000Kq
油箱容量7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