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瑞士的情況還算健康。這其中原因眾多,而最重要的或許是,在19世紀初工業(yè)革命時期引領瑞士走向成功的價值觀,現在仍然在發(fā)揮作用。這種價值觀已經深深地嵌在了整個國家的靈魂里。
瑞士曾是個窮國,自然資源匱乏,處于內陸深處……但是瑞士人從來沒有屈膝于其他富裕的鄰國,絕不俯首稱臣,也不改旗易幟。資源匱乏迫使其盡最大的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那些勇于進取的人不僅僅具有頑強堅定的意志,同時也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瑞士既不是貴族政治也不是獨裁政體。瑞士人的成功是源于瑞士的根基:被重視的是才能和成績,而不是背景和地位。只要是能引領成功的好主意都值得被采用,而不必在乎是由誰提出來的,這種值得稱道的做法至今仍普遍存在于瑞士社會。
政治力量有限的國家必須依靠才智和同理心來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瑞士成為現代歐洲國家中第一個建立民主制度的國家絕非偶然,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直接民主制國家,人民擁有最終決定權。
瑞士把最高的尊重都交付給人民,國家主權完全屬于人民。瑞士人知道自由的代價,他們愿意為此負責任,并具備了面臨挑戰(zhàn)、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正是基于這些根基,整個國家才愿意接受并重視個人建議、集體責任觀和企業(yè)家精神。實際上,企業(yè)創(chuàng)新精神不僅僅受到鼓勵,也是一種社會預期。80%的瑞士人都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工作,失業(yè)率低于3%。瑞士的社會共識是,沒有企業(yè)家創(chuàng)新精神,就會導致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