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跨文化交際與翻譯之間的聯(lián)系的重要性越來越廣泛的被人們所認可??缥幕浑H翻譯對于翻譯的準確性以及文化之間的傳播和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一些文化因素的影響,在翻譯中我們遇到了“可譯”與“不可譯”的問題。本文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來分析翻譯的可譯與不可譯問題,盡量保證文本中的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傳遞。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可譯性 策略
一、引言
在翻譯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表達的語言點,由此便產(chǎn)生了原文本可譯與不可譯的問題。社會生活的共同性和人類思維的同一性,構成了可譯存在的理論依據(jù)。但只要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差別存在,不可譯就會繼續(xù)存在。對這一問題看法有兩種:一種認為不可譯是絕對的,可譯是相對的;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翻譯過程中可譯是絕對的,不可譯是相對的。
如何將跨文化交際的理論應用于翻譯,使可譯的范圍變得更加廣闊是目前譯者們共同期待的問題。
二、跨文化交際
著名的語言和翻譯學家尤金曾提出:“語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對語義、習語含義的影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以致于讀者在不認真考慮語言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對于任何文本都無法有效地地加以理解?!蔽幕悄骋蝗后w的歷史沉積物,包括價值觀、知識、信仰、風俗習慣等。交際受語境制約,所以它與文化息息相關。而“文化背景的差異和語言習慣的不同往往會影響人們的交際行為”,這就是“跨文化交際”。
三、翻譯中的可譯與不可譯
在人類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同民族在各自的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生活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差異造成了語言間存在大量的詞匯的缺失和錯位,句法結構也可能會迥異,文化上無對應概念、概念僅部分重疊甚至完全沖突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使得我們在翻譯中,時常無法為原語中某一個具體的表達方式在譯人語中找到對應物,這便是我們所說的不可譯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共同點總是與差異相伴而行的。人類的思想是建立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上的。但無論環(huán)境有多么復雜,甚至風格迥異,但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都有同樣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這些都為文本的可譯提供了基本依據(jù)。
可譯與不可譯的關系是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兩個矛盾統(tǒng)一體。完全可譯的和完全不可譯的東西是非常少的,絕大多數(shù)的語言現(xiàn)象都只是部分對應。因此,在認定可譯與不可譯的問題上只是立足點不同而已。
四、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的關系
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對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障礙估計嚴重不足,尤其是中譯英的效果,一直沒有達到好的效果。文化層面的不可譯性,顯然是我們交際的最大障礙。不可譯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對跨文化的不可讀性或低可讀性??勺x性低下,文學翻譯的藝術價值則難得以體現(xiàn)。為了克服這個障礙,就得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策略,探討不同民族文學間的審美共性,以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五、跨文化交際翻譯策略
(一)文化思維模式導致的翻譯差異
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思維方式的產(chǎn)生,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非常重視文化思維的差異。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外國人具有很大的差別,中國人比較善于形象思維,喜歡將事物從整體上予以分析和融合,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形象化;而西方人比較擅長邏輯思維,他們喜歡將喜歡分成一個個細小的組成部門。
例如:我把小木箱撬開一看, 里面是四條鮮魚。Cattassonne教授一定是怕魚在路上耽擱會變壞壞,于是在魚的上下兩旁都放了冰, 冰已經(jīng)有點融化了, 化成的水從木箱的空隙中流下來了。 (陳學釗 《水久的懷念》 )
I opened the little box to find four fresh fish in it. There was ice all around them .Since the ice was melting, water ran through the cracks on the box. It was clear that Prof.Carassonne had placed ice in it for fear that the fish would go bad during the delivery.
在這個例子當中,中文明顯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的,而英文則是典型的按照邏輯思維的順序來排列的。
(二)文化習俗導致的翻譯差異
文化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而文化最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對人們的影響更是難以改變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也是跨文化交際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例如:在表現(xiàn)一個人特別強壯的時候,中國人多用牛來表示,而西方人則多用馬來比喻,as strong as a horse。在描述雨非常大的時候,中國人常說傾盆大雨,而西方國家則說“To rain cats and dogs ”(天上下狗和貓了),翻譯過來會讓中國人難以理解,這種文化導致的差異在翻譯是則需要進行同化。
(三)地域文化導致的翻譯差異
在我們進行翻譯時,我們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qū)的人們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中國有句古話“十里不同俗”。就是說哪怕在十里的范圍內(nèi)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習俗。出現(xiàn)這些差異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地域差異導致的文化差異,也導致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
例如,狗在中國的文化里表示地位低下,多表達貶義的意思,而在西方國家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也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比喻意義,例如top dog (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運兒)等.
結 語
很多人都會覺得,創(chuàng)作要比翻譯難的多,但只有真正從事翻譯的人才知道翻譯的不易,尤其是在遇到因跨文化交際而引起的不可譯問題時。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多看書,多查資料,真正弄明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字做代表的真正意義,努力將不可譯的東西通過各種翻譯策略來將其合理的表達,達到翻譯的目的。要不斷吸收各種行業(yè)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兩種語言的規(guī)律,促進兩種語言人民之間的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陳國明.跨文化交際學[J].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43.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J].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