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價,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師的執(zhí)教水平。本文從品德、學業(yè)、身心、興趣特長四個主要方面分別論述了在開展地理課堂評價時的個人做法。
【關鍵字】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價、地理教學
應試教育把教育目標任務更多地定位于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和考試技巧的訓練,以升學考試為目的,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夠重視。地理課堂在應試教育中是一門“副科”,學校不夠重視以及教師片面重視學生考試分數(shù),影響著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一堂初三地理課,組織課堂的老師正在復習等高線地形圖,老師給學生印發(fā)了導學案,要求學生在20分鐘內(nèi)完成。已過去了約15分鐘,老師在巡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學生一題都沒有動,只是用筆在草稿紙上凌亂的畫著一些什么,老師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將他的草稿本撕毀并批評其“不學無術”。學生也很生氣頂撞著老師并威脅道“從今以后,你的課我再也不聽了”。
沒有人在意這個孩子的一句“戲言”,直到這個學生在中考時考上了縣上最好的高中后,所有的任課老師才關注到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每一堂課上,最不認真聽講的總是這個讓老師深惡痛絕的“家伙”,每次考試都不如人意的他最后卻考了全班第一。
這個故事是同年級的地理老師講述出來的,也許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本來就十分聰明,但是我們又得反思這個學生在課堂上所做的事情是否不合理?老師的一個看似平常的舉動讓這個孩子從那以后沒有再聽過一次課,也失去了對課堂的興趣。即使地理考了滿分但怎么也不能讓老師高興起來,總覺著這孩子失去了什么。我沉思著,40分鐘的教學是為了什么?難道讓所有孩子完成我們的要求這就是教育嗎?
“考高分”并不一定就是好學生,“高升學率”并不一定是好學校。片面的追求分數(shù)和升學,孩子們失去了多方面提高的機會,往往導致學無所用。教學質(zhì)量的評價并不是單純的看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包括了品德、學業(yè)、身心、興趣特長等多方面發(fā)展。
第一,地理教學中品德發(fā)展水平的評價。
地理是一門需要結合生活的學科,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qū)⒆约核鶎W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學習海洋環(huán)境的時候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樹立熱愛海洋的意識;學習粵教版八年級地理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們則需要教育孩子們既要為祖國的不斷強大而自豪,又需要不斷向外國學習,不可盲目排外。日常的教學我們應該關注學生,正確看待學生的品德發(fā)展水平并及時作出評。對地理課堂的品德評價應該刨除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對社會的感激之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的尊敬、對祖國的自豪等等思想方面。有的學生思想放得很開,不需要老師典型就能產(chǎn)生積極的思想;而有的學生則會受到環(huán)境及自我主觀性的影響產(chǎn)生片面、偏激的思想,老師應該及時引導,同時在學期末對這一部分學生必須做出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通過考查和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評價的結果也應該及時的反饋給家長。
第二,地理教學中學業(yè)發(fā)展水平的評價。
通過對學生知識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察,獲得學業(yè)發(fā)展水平的評價。首先,對知識技能和學科思想方法的評價可以采用檢測的方式獲得。檢測的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我的做法是按月檢測。檢測的方式也應該多元化,不是單一的完成試卷,可以采用辯論、開卷、繪圖等。其次,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評價通常采用課堂討論、實踐考察、課外活動的方式,例如:初一地理地圖教學和初二地理我國交通方式的選擇,采用了給定情景,讓學生通過不同種類的地圖討論選擇合適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2009年發(fā)生在長江流域的日全食,通過學生假期的觀察,在開學的時候通過學生的匯報發(fā)言,讓學生將地理的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了生活知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評價不論對錯,只要學生有意識能發(fā)言,有見解即可。
第三,地理教學中身心發(fā)展水平的評價。
評價一個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這一方面我的評價方式更多集中在情緒的控制上。地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四十多萬個城市、兩千多個名族,我們有喜歡的,有厭惡的,例如:日本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許多同學提到日本便咬牙切齒,老師需要善于疏導,讓我們的同學向日本勞動者廢寢忘食工作的精神學習、向日本這一個國土尚不及四川的小國卻能成為世界第三經(jīng)濟體學習,身心發(fā)展水平的評價也可以在學期末問卷調(diào)查中體 現(xiàn),老師應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引導,例如:要求部分對日本、美國存在偏激思想的同學,我安排他們課余尋找生活中哪些產(chǎn)品來自于這兩個國家,尋找兩個國家經(jīng)濟和勞動者勤勞工作的資料,讓學生轉(zhuǎn)變思維。
第四,地理教學中興趣特長的評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課堂的興趣和特長評價應該圍繞好奇心求知欲、愛好特長兩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好奇心求知欲的評價應該體現(xiàn)在課堂上,例如:初一地理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教學中,老師提出大西洋在擴大而太平洋在縮小,學生能迅速思考原因并作出解釋,老師通過課堂的觀察即可做出評價。其次,愛好特長的評價應表現(xiàn)在學生的各個方面,地理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有的學生可能對地圖有興趣,有的同學可能對地理模具感興趣,而有的同學可能對各地風俗和習慣興趣濃厚,我們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興趣特產(chǎn)的評價在學期中開展一次自我展示,學生可以拿出自己制作的精美模具、奇異風俗的手抄報、準確而精美的地圖進行展示,評價的結果也不重要,重要在同學參與的過程。
總之,對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綜合評價絕不僅僅是分數(shù)的高低,我們需要全面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成才,我們也要善于反思教學,如何能夠讓學生在地理課堂收獲更多,如何才能真的做好“把課堂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