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副詞“終究”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狀中式偏正短語詞匯化為一個高度融合的詞、意義逐步抽象化的過程。本文擬從歷時角度考察這一語言現(xiàn)象并探討相關(guān)問題。
關(guān)鍵詞:終究 "詞匯化 "“一個動詞核心”原則 " 韻律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釋“終究”為“畢竟”“終歸”,如: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應(yīng)用漢語詞典》(2000)、《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004)對“終究”的釋義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相同。關(guān)于副詞“終究”的詞匯化、虛化及其功能演變過程,目前還未見具體的論述,本文擬從歷時角度討論這一語言現(xiàn)象并探討相關(guān)問題。
“終”“究”連用共現(xiàn)與“終歸”“總歸”相比,出現(xiàn)時間較晚,在此先分別考察“終”和“究”各自的來源和語義流變。
一、“終”和“究”的語義衍生
(一)“終”的語義發(fā)展
《說文解字》:“終,絿絲也。從系,冬聲?!薄稄V韻》:“‘終,極也,窮也,竟也。’其義皆當(dāng)作‘冬’。冬者,四時盡也,故其引申之義如此。俗分別冬為四時盡,終為極也,窮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終失其本義矣。有冬,而后有終,此造字之先后也,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痹诩坠俏暮徒鹞闹?,“終”的字形像在絲繩的末端打結(jié),引申為“事物的結(jié)局”,與“始”相對?!对娊?jīng)·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作動詞使用,義為“終結(jié)”。
“終”在先秦即產(chǎn)生了副詞的用法。如:
(1)季氏得民眾久矣。君無多辱焉。昭公不從其言。終弒之。(《春秋公羊傳·昭公》)
(2)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
(3)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章句下》)
(4)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楚辭·九歌》)
(5)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宋,于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問于孟子,然后行事?!保ā睹献印る墓戮渖稀罚?/p>
(6)葉公諸梁之弟后臧從其母于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春秋左氏傳·定公》)
上述各例中,“終”位于謂詞性成分之前起修飾限制作用,這正是副詞出現(xiàn)的典型位置。盡管“終”在句中均充當(dāng)狀語,但語義有差異。例(1)~例(3)中,“終”表示事件發(fā)展的最終結(jié)果,可作“最終”解。例(4)~例(6)中,“終”強調(diào)狀態(tài)或動作行為在時間上的整個過程,可作“始終”解。例(4)中,“終”修飾形容詞“剛強”,例(5)和例(6)中,“終”位于否定副詞“不”的前面,形成多層狀語。
副詞“終”的這兩個義項“終、最終”和“終始、終”在后代文獻中繼續(xù)沿用。如:
(7)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史記》卷八一)
(8)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漢書》卷六四)
(9)父曰:“吾夢見天人下來取我,語曰:‘汝欲得活,時得瓜食之一頓,即活君也。而不得瓜食之,不經(jīng)旬日,終須死矣?!袷路菚r,何由可得眾食,是故知死?!保ā抖鼗妥兾募聲肪戆耍?/p>
(10)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quán)變而終惑于大道也。(《漢書》卷六五)
(11)延岑、田戎亦數(shù)請兵立功,終疑,不聽。(《后漢書》卷一三)
(12)魚人歌而喚曰:“蘆中之仕,何故潛身?出來此處相看,吾乃終無惡意,不須疑慮,莫作二難。為子取食到來,何故不相就食?”(《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
例(7)~例(9)中,“終”分別位于否定副詞“不”、述補短語“餓死溝中”和能愿動詞“須”的前面,義為“最終”。例(10)和例(11)中,“終”在句中分別單獨修飾心理動詞“惑”與“疑”。例(12)“終”置于述賓短語“無惡意”之前,均作“始終”解。
事實上,副詞“終”的義項①“最終”義和義項②“始終”義在某些情況下并不能截然分辨清楚。如果一個詞所負載的義項類別模糊,具有不確定性,那么語言系統(tǒng)必然會作出自我調(diào)整。二者所處的上下文語境所蘊含的時間因素不同,“終最終”通常強調(diào)“時點性”,而與此相對照,“終始終”一般含有“長時性”。( 許衛(wèi)東,2006)
(二)“究”的語義衍生
《說文解字》:“究,窮也。從穴,九聲?!薄队衿ぱú俊罚骸熬?,深也?!薄蹲謪R·穴部》:“究,推尋也?!薄对娊?jīng)·小雅·常棣》:“是究是圖,亶其然乎!”毛傳:“究,深,圖,謀?!薄熬俊钡谋玖x是“窮盡”,窮盡某事物,即深入探求某事物的過程。如:
(13)雖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見矣。(《楚辭·離騷》)
(14)夫成軸之多也,其處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管子·宙合》)
在“窮盡”義基礎(chǔ)上,還可引申為“遍、遍及”之義。如:
(15)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呂氏春秋·孝行》)
“究”亦可作副詞使用。
(16)雖則劬勞,其究安宅。(《詩經(jīng)·小雅·鴻雁》)
“究”作副詞使用的頻率與其作動詞使用的頻繁相比,動詞用法使用頻率較高,其語義與“終”的副詞義義域相通,二者在連用中不斷融合發(fā)展,這也為后來凝固成詞奠定了語義基礎(chǔ)。
二、“終究”的歷時演變及其動因
“終究”首次連用,見于隋唐時期。
(17)為詩告友生,負愧終究竟。(《韓愈集》卷四)
例(17)中“終”與“究”并不在同一句法層次上,而是“終︳究”。
“終究”成詞的源頭來源于狀中式偏正詞組,“終”修飾“究”,出現(xiàn)于“終究+NP”格式中,元代以前僅見兩例。如:
(18)李石曰:“覃所陳,因武帝以諫,欲陛下終究盛德?!保ā缎绿茣肪硪涣澹?/p>
(19)臣竊傷一代名臣,其志與名皆遭掩蔽,是以剖心折肝,終究其說,使賢德晦而復(fù)明,公議缺而復(fù)著,誠有補于仁圣之治,伏乞哀憐幸察。(《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三十七)
“終究”連用從隋唐時期首次出現(xiàn),使用頻率一直較低,歷經(jīng)數(shù)朝,至元代出現(xiàn)了1例后接謂詞性成分的情況。如:
(20)蒲口今決千有余步,迅快東行,得河舊瀆,行二百里,至歸德,復(fù)會正流。若強加涸遏,上決下潰,終究無成。(《新元史》卷五二)
當(dāng)“終究”為動詞性短語時,“究”為句中主要動詞,是句法語義的核心部分,認知突顯度大;當(dāng)兩個謂詞性成分連用,在“一個動詞核心”原則的句法限制下,語義重心后移,“究”發(fā)生了非范疇化,動詞功能和語義屬性弱化,“終”和“究”之間的界限趨于消失,“終究”的意義抽象化,在句中充當(dāng)狀語,用來修飾限制其后的謂詞性成分,表時間的“最終”義,這是“終究”成詞的動因之一。
其二,在“終究”的成詞過程中,韻律發(fā)揮了相當(dāng)重要的作用。例(18)和例(19)中,“終究”連用分別帶名詞性賓語“盛德”和“其說”。例(20)中“終究”修飾謂詞性成分“無成”。這幾例都是在四音節(jié)格式中共現(xiàn),節(jié)律和諧,“終”和“究”在語言形式上漸趨緊密,處在一個雙音節(jié)韻律單元中,構(gòu)成一個標準音步。這也符合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對稱的審美習(xí)慣。
至明代,“終究”連用共10余例。例如:
(21)不久,朱端朝終究假托生病棄官回家。(《剪燈新話》附錄)
(22)半個月以后,元自實再次登門,繆君只以好話打發(fā)他,終究沒有一文錢的施予。就這樣反覆推托,于是很快過了半年。(《剪燈新話》卷一)
(23)魏生說:“好事蹉跎,終究不能成功,住在這里也沒有益處,還不如回去?!保ā都魺粲嘣挕肪砦澹?/p>
(24)欲待再殺申春,終究是女人家,見申春起初走得動,只怕還未甚醉,不敢輕惹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25)那母親終究是婦人家見識,見女兒年長無婚,眼中看不過意,日日與防御絮聒,要另尋人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
(26)你看那小姐,終究是個賢慧的女孩兒,到底會得做人,聽說叔叔回來,便親自到廚房里去煮茶做飯,忙做一團。(《鼓掌絕塵》第二十五回)
“終究”在此階段分化出“終究1”和“終究2”,例(21)~例(23)中,“終究1”分別修飾其后的動詞性短語“假托生病棄官回家”“沒有一文錢的施予”“不能成功”,表示事情發(fā)展的最終結(jié)果。例(24)~例(26)中,“終究2”置于動詞“是”之前,確認并強調(diào)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
“終究”發(fā)展至明代,修飾范圍和能力不斷擴大,其后被修飾的謂詞性成分逐漸復(fù)雜化,使用頻率較前朝也有了明顯上升,“終究”的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用法均已出現(xiàn)。從產(chǎn)生時間的先后來看,時間副詞產(chǎn)生在前,語氣副詞位列于后。由動作的“終了、窮盡”到時間上的“最終”義是一個隱喻的過程,是空間域向時間域的映射,而由時間的“最終”義又引申為強調(diào)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是時間域向性質(zhì)域的映射。(史金生,2003)
清代,“終究”的用例在數(shù)量上劇增,共出現(xiàn)300余例。我們選取了部分清代代表著作《浮生六記》《官場現(xiàn)形記》《紅樓夢》《老殘游記》《聊齋志異》《兒女英雄傳》《綠野仙蹤》《孽?;ā贰逗I匣袀鳌泛汀毒盼昌敗愤M行考察,“終究”出現(xiàn)在其中的五部作品(《兒女英雄傳》《九尾龜》《孽?;ā贰逗I匣袀鳌贰豆賵霈F(xiàn)形記》)中,共59例。據(jù)統(tǒng)計,“終究+動詞性成分”的分布頻率占70%以上,遠遠高于“終究+形容詞性成分”“終究+主謂短語”及“終究+是+名詞性成分”。“終究”在清代除了沿襲前朝用法之外,還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表示“追究”義。如:
(27)便說眼前有舅太太、親家太太以及他的乳母丫鬟伴他,日后終究如何是個了局?(《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
(28)你又不作官,又不為賊,你終究算是如何呢?(《康熙俠義傳》第一百九十二回)
民國時期,“終究”共出現(xiàn)123例,用法與明清基本無二致。
“終究”從狀中式偏正短語發(fā)展為副詞,期間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其中是否另有他因?《漢語大詞典》(2.0版)將詞目“終久”釋為“猶終究”,就引發(fā)了我們對“終久”的關(guān)注。
王云路(2010)認為中古復(fù)音詞產(chǎn)生的基本原因大致如下:減少同音歧義現(xiàn)象;解決難記繁復(fù)現(xiàn)象;更加精確地表情達意;準確命名日益豐富的新事物;適應(yīng)和諧儷偶的表達習(xí)慣;認知心理促使新詞產(chǎn)生。其中談到“漢魏六朝以來產(chǎn)生了大量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雙音詞,這與人們的理解與認知心理密切相關(guān)。比如因理解不同或方音差異而用音近字”,并以“終久——終究”這組詞為例:“松月水煙千古在,未知終久屬誰家?”(lt;唐gt;方干《山中》)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了“終久”和“終究”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性。
根據(jù)現(xiàn)有語料考察,“終久”的虛化進程從中古開始。隋唐時期,“終久”同現(xiàn)共11例,除去不在同一句法層次上的1例(曲終︱久之)外,其余10例中,“終久”位于介詞“于”后組成介賓短語有1例:
(29)又以四州殘敝,當(dāng)他十州之重役,其于終久,不亦至艱?(《舊唐書》卷一一一)
“終久”作定語有1例:
(30)已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隋書》卷二四)
其他均位于謂詞性成分前作狀語使用,可以修飾能愿動詞“要”。例如:
(31)才子何須藉科第,男兒終久要功勛。(《全唐詩》第四九六卷 姚合《送陳倜赴江陵從事》)
可以修飾關(guān)系動詞“屬”。如:
(32)松月水煙千古在,未知終久屬誰家。(《全唐詩》第八八五卷 方干《山中》)
可以修飾主謂短語。如:
(33)從他富貴擁華軒,到了亦徒然。黃粱猶未熟,夢驚殘。是非海里,終久立身難。(《全唐五代詞》卷七)
雖然“終久”在此階段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高,但后面所修飾的成分從名詞性成分擴展到謂詞性成分,后者所占比率約為80%。由此可見,“終久”作為狀語,修飾其后謂詞性成分的用法是其強勢功能。我們對隋唐及其后代文獻中作為副詞使用的“終久”和“終究”的大致情況作了統(tǒng)計,二者呈現(xiàn)出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終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共計出現(xiàn)1600余例,“終久”出現(xiàn)60余例,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現(xiàn)代漢語中“終究”的使用遠勝于“終久”。
三、結(jié)語
“終究”究竟劃入副詞的哪一次類,目前尚未達成共識。陸儉明、馬真(1985)將時間副詞分為“定時時間副詞”和“不定時時間副詞”兩類,“終究”屬于“不定時時間副詞”中表“最終”類,重在表時態(tài),事情發(fā)生在過去或?qū)矶伎墒褂?。史金生?003)從語義的角度將語氣副詞分為知識類和義務(wù)類,將“終究”列入后者的次類評價類語氣副詞中,表示對已知事實的價值和特點的主觀評價。對“終究”的性質(zhì)討論存在糾結(jié),這和詞類的本質(zhì)屬性有關(guān)。漢語詞類是一種原型范疇,是人們根據(jù)詞與詞之間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類的(袁毓林,1995)。“終究”在時間副詞內(nèi)部屬于非典型成員,在歷時發(fā)展中語義和功能都發(fā)生了變遷。
(本文為上海電機學(xué)院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2C408]的部分成果。)
注釋:
①此句為記錄元代廉訪使尚文所言,故作元代語料處理。
②“一個動詞核心”原則:漢語的動詞句不僅以動詞為核心,而且只能有一個動詞居于核心主導(dǎo)地位,其他動詞居于次要從屬地位,在核心動詞前的具有狀語化傾向,在核心動詞后的具有補語化傾向。(李永,2003)
③隋唐、宋、元均是窮盡統(tǒng)計,二者分別為8:0,17:0,15:1;明、清因為文獻較多,選擇《三言二拍》《兒女英雄傳》《紅樓夢》《官場現(xiàn)形記》《孽?;ā返却砦墨I進行統(tǒng)計,分別為24:12,51:59;民國時為27:123。
參考文獻:
[1]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李永.“一個動詞核心”的句法限制與動詞的語法化[J].河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3).
[3]陸儉明,馬真.關(guān)于時間副詞[A].現(xiàn)代漢語虛詞散論(修訂版)[C].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4]史金生.“畢竟”類副詞的功能差異及語法化歷程[A].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一)[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
[5]史金生.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中國語文,2003,(1).
[6]王云路.中古漢語詞匯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7]許衛(wèi)東.《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6.
[8]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xué),1995,(1).
(王靜 "上海 上海電機學(xué)院國際教育學(xué)院 "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