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是一門愛的教育,帶著博愛的心去教每一堂課,效果大有不同。也許剛踏上工作崗位,各方面經(jīng)驗不足,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前進,那么,不妨先從教書匠做起。先做一個合格的教書匠,再做一個偉大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任何事物歸根結底都是一種理論,做任何事情歸根結底都是運用思維。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是人的天性,因此,如果想讓課堂氣氛活躍,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一些小活動、小游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說知識是各種食材,那么,活動和游戲就是各種調料,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調料,而是為了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吃正餐。
在C層次兩個班里都做過此類嘗試,而且效果頗佳。C層兩個班,一個較活躍,一個較安靜。活躍的班對于各種活動和游戲接受能力較強,他們會很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確實在學習上有收效。比如,在做專題試卷的階段,專題一是字音,專題二是字形,這些都是基礎知識,如果單單是老師在上面訂正答案,提問,改錯,估計課堂會很沉悶。那么,為什么不采取一些措施來活躍一下氣氛呢?
這個班有6個行政班的學生,每個班6——10人不等。我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條上,按班歸類,這樣,整個班的學生歸并到6個部分。上課的時候,先讓他們就近分組討論,討論完后,抽簽,先抽班,抽到哪個班,再從哪個班的人名單中抽出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就要上講臺給大家講解題目,如果其他學生有疑惑,提出來,討論,并確定最終答案。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所以學生會有緊迫感,而且,分組討論,融入到一個群體里,有利于他們互助共榮品德的培養(yǎng)。這樣的形式便是化被動為主動,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其實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絕大部分,剩下的由大家一起解決疑惑,實現(xiàn)了重點突破,而且他們的印象會更深刻。
后來,這種活動化繁為簡,直接抽簽學生名單,再后來,將他們自行組合的小組編號為10個組,每個組3——8人不等。他們討論完后,老師隨意說出一個組號,那個組必須有一個組員起來講解相應的題目,有疑惑的、不會的,由其他組補充,這可以使他們在小組討論時更集中精力。
再后來,不再點名哪個組,而是讓他們每個組自告奮勇站起來講解題目。因為經(jīng)過前面的活動,他們已經(jīng)熟悉并懂得怎么去講題,所以,直接讓他們起來回答是水到渠成的,而且效果很好。
對于較安靜的班,把他們分成四組,一排為一組。先讓他們自行分組就近討論,然后,讓每個小組自告奮勇起來講解題目,因為每個組的人數(shù)多,所以,會有稍微積極一點的學生,這時候就要鼓勵他們起來講解,時間久了,其他學生也舉手起來講解題目,效果很好。只是一開始,需要多鼓勵他們參與其中。
再后來,由于舉手的人太多,所以,實行抽簽制。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多了一份緊迫感,這時的課堂效果達到了課堂氣氛較活躍的班最初的效果。后來的形式,就依據(jù)課堂氣氛較活躍的班所采取的形式,循序漸進。
如果對教學沒有熱愛,對學生沒有關愛,就無法傾注自己的熱情,更無法讓學生享受知識的樂趣。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都是藝術,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老師都渴望做一個藝術家,而不是教學匠。藝術是美的,但也是挑剔的。美是踏著很多不美甚至是丑陋、殘酷的事物升華而成的。那么,怎么才能成為一名藝術家?
用汗水,用熱血,用智慧,用堅忍,竭盡所能讓學生享受知識的樂趣。穿越一切險境,跨越一切阻礙,用每一堂課的精彩演繹、鋪墊、羽化成為藝術家的路。
希望這路上不是充滿鮮花和掌聲,而是充滿學生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