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倩
所謂繪本,就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接觸最早的文學作品形式。優(yōu)秀的繪本以色彩豐富、動態(tài)鮮活的畫面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給兒童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繪本適應了幼兒閱讀的年齡特點,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
而繪本教學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繪本作為教材,為提升幼兒閱讀能力服務的教與學的全過程,是師生共同進步的活動。
一、繪本教學的意義
新《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痹诶L本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繪本閱讀對幼兒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繪本教學的實施策略
(1)選擇有閱讀魅力的繪本。都說選好材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選擇繪本首先要考慮繪本的內容是否適合幼兒閱讀。幼兒的年齡特點是選擇繪本的依據,幼兒的年齡、經驗與畫面里的內容相吻合,就會使之產生共鳴。在閱讀共鳴中的欣喜或煩惱都會深深地影響幼兒的閱讀情緒,而這些情緒則是他們能否自主閱讀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教師應把選擇繪本權利還給幼兒,讓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繪本。
例如繪本教學活動《我爸爸》和《我媽媽》,這兩個繪本故事的作者是安東尼·布朗,他以神來之筆為我們精心描繪出一幅父慈母愛子乖、其樂融融、令人向往的和睦、和諧、快樂、美好的幸福家庭景象?!拔野职帧焙汀拔覌寢尅背蔀楹⒆觽冃哪恐欣硐氲陌职謰寢屝蜗?,成為他們崇拜的偶像、永遠的最愛,成為“完美爸爸”和“完美媽媽”。這樣的繪本內容十分貼近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所以,孩子們在教學活動中會十分投入,并且積極表達,始終懷著一顆擁有如此棒的爸爸媽媽的自豪的心。這是兩個成功的繪本教學典范。
然而,也有許多兒童繪本內容太過虛幻,對孩子來說不能具體化,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從而影響了活動的質量。如繪本《風到哪里去了》,它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白天結束時,問“風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他媽媽向他解釋風沒有停,只是吹到別的地方去了,讓那里的樹跳舞。然后,她循序漸進地告訴了孩子世上物質不滅的道理,只是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以另一種形式開始。像這樣的繪本雖然意義深刻,但是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萬物循環(huán)不滅的道理難以理解,因此,這樣的內容放到實際的教學實施中可能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選擇一本有魅力的,能吸引人的繪本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十分的關鍵與重要。
(2)挖掘有魅力價值的提問?!疤釂枴笔抢L本教學活動中的精髓之一。如何讓幼兒在繪本教學中“想說,敢說,喜歡說”,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去理解繪本作品,應是繪本教學中的重點。優(yōu)秀的繪本一般都配有色彩絢麗、構圖精美的圖畫,這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第一要素。而圖畫表現的故事則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第二要素。教師可以借助這兩個要素,讓幼兒推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趨向、人物的結局等,充分調動起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運用已有的經驗尋求最佳答案。合適的問題能促使幼兒開動腦筋,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處理好集中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幼兒園一堂課的時間都很短,教師要在這短短的時間中實施一個繪本故事的教學,其實是十分緊迫的。我們只能引導孩子對繪本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好奇。事實上,讓孩子們能發(fā)揮自己才能充分閱讀繪本的過程是要放在課后的。
如學習繪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和《為什么我不能》,由于時間緊張和繪本數量有限,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采取了引導幼兒總體感受繪本內容、初步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然而,課后孩子對該繪本很感興趣,躍躍欲試想再邊翻書、邊閱讀。于是,教師讓大家傳閱繪本:“今天第一組的可以在休息時間閱讀,明天就傳給第二組閱讀。”這樣,不僅保證了孩子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還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更多正確、獨立的閱讀繪本方法。
如今,學前教育中早期閱讀之形式——繪本閱讀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甚至賞識,離日常的幼兒教育距離越來越近。我們只要在教學中掌握好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就能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感受濃濃的人文關懷、親情與友情,使繪本教學這粒種子在幼兒的心中發(fā)芽、開花、結果。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