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很少注重小學生對詩歌鑒賞能力的訓練,導致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不足。詩歌教學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教學要通過足夠的讀以親近文字,以直觀的語言來引發(fā)思想,感悟詩歌。
[關(guān)鍵詞]詩歌教學;語感;閱讀
一、緣起
曾經(jīng)有位老師跟筆者談起印象最深的課文,不是那些教授重要人生哲理的、要重點學習精確剖析的精讀課文,而是一年級語文園地里面的一首小詩——“早晨下大霧,山里看不清路,急壞了小豬小鹿和小兔,小鹿拉小豬,小豬牽小兔,扯著藤,扶著樹,一步一步走山路,秋風婆婆來幫助,呼——呼——,一下子吹散了滿天霧!”
她說,她并沒有很刻意地去背誦這首小詩,但是這些善良的小動物們在一個秋日有著大霧的清晨手拉手翻山越嶺的情景卻仿佛是一張電影膠片般存在她的心里,讓她隨時都可以拿出來體味它們的善良和兒時的純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其中有著很深的教育哲理。
二、思考
中國的文字講究的是形象、意會,即使是一個單獨的字也可以有很深厚的涵義供人感悟挖掘。而當這一個個單獨的字湊成一個簡短的句子,再匯成一個短章,這就好似一幅飄逸的中國水墨畫——有大片的留白以供人想象、推敲,那或鮮明或模糊的節(jié)奏和韻腳賦予詩歌的美妙音調(diào),也令人口齒生香、回味無窮,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雖然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材很少注重小學生對詩歌鑒賞能力的訓練,也因此導致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不足。但是詩歌可以作為一種媒介,讓學生從漢字、漢字不同的看似簡單的組合產(chǎn)生的不同情感效應(yīng)等方面,對漢字有一個準確的掌握和多角度的運用。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能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實踐
教師要讓詩歌成為語文學習的一泓活水,筆者認為可通過足夠的讀以親近文字,以直觀的語言來感動思想,感悟詩歌:
第一遍,大聲讀通。如果有生字新詞,學生讀著讀著卡殼了,那么就要把這些不會讀的字詞借助工具書學習。
第二遍,輕聲細讀??纯催@首詩歌大概是寫的什么內(nèi)容,有哪些事物,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
第三遍,重點研讀。從一些關(guān)鍵句子中了解詩歌的內(nèi)在含義以及詩歌中的事物有什么象征意義。如果是在特殊背景下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需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以便更準確地把握詩歌的主題。
這一遍讀是最難的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難的就是挖掘深層次的含義。在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形式的讀:齊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范讀、師生合作讀等。讀得產(chǎn)生共鳴了,再請學生個體展示朗讀,讀出自己的感覺,讀出個人的理解,大家的智慧匯集在一起,有困難的地方教師適時提點,詩歌的內(nèi)涵美就能自然而然地被感受到了。
第四遍,享受吟誦。學生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涵,再反過來讀,就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帶著一種收獲的滿足感再讀詩歌,能夠體會到詩歌語言運用的巧妙與精練。
第五遍,同類或異類對比讀。當對一首詩歌有了比較全面的解析之后,教師可以找一些同類型或者不同類型甚至完全相反類型的詩歌給學生自主感悟,這樣他們就能對一種表達方式有深刻的印象。例如,相同的意象可以有不同的象征——“鳥”,可以是贊頌春天的使者,也可以是愛國者的化身,也可以是與囚籠抗爭的自由的靈魂;同一首詩歌中可以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同一個本體用了不同的喻體,作者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對了……
在這些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多方位的訓練。比如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的能力、朗讀能力、歸納概括的能力、想象能力、搜索和交換信息的能力、合作的意識、競爭的意識、表達的能力、作批注的習慣、探究能力和對比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對語言文字的準確感知和運用的能力。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它更注重情感的表達和抒發(fā),不管是強烈的撞擊還是輕柔的觸碰,它在閱讀中更易于流進人們的心靈,讓人們?nèi)テ肺端?,而一旦入了人心就能留下恒遠的印象。教師要用詩歌的靈性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一泓澄凈的活水,讓學生徜徉在詩歌的海洋里,讓學習變成一場美妙的旅行。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