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房價阻礙了城市化進程,還是城市化進程進一步推高了房價?如果高房價只是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結果,那么可能不需要擔心房地產市場有“泡沫”,因為這屬于需求帶動的價格上漲,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現象。但如果是前者,其后果可能十分嚴重,不僅是高房價阻嚇外來務工者入城定居,更可能因為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而累及銀行和金融系統(tǒng),帶來經濟危機。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判斷中國的高房價是怎么形成的?我們應對特大城市房價和中小城市房價作出區(qū)分,因為對于特大城市而言,其需求是全球性的而不僅僅是中國的買家。除了低利率和中國政府的土地政策,這種強勁的需求是特大城市高房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樣的理由也能部分解釋為什么紐約這樣的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即便在2008年美國由于次貸危機引發(fā)的房市探底以及經濟蕭條期間,紐約的房價跌幅也遠遠小于其他城市,甚至有些區(qū)域還出現了逆勢上漲。
而中小城市的房價則有所不同,尤其是那些缺乏需求支撐的政府憑空建造的“鬼城”,無非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說的“非理性繁榮”。因為沒有堅實的需求作為支撐,不管是政府還是投資客都是“道聽途說”就覺得房市會繁榮。短期內因為這種非理性的需求的確會催生一波增長,但這種類型的“泡沫”很容易破滅。
就像希勒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對美國股市投機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作出的解釋一樣,即便將方方面面的客觀可衡量因素都考慮在內,也無法完全解釋泡沫和危機的形成。而在市場里,投機者反而會進行非理性的情緒渲染,造成從眾性行為,典型如“羊群效應”。
這只是一窩蜂的投機,如果有人真正進行“理性”思考,就可以看穿這種完全無實際需求支撐的房價泡沫。但正如希勒所言,非理性的情緒傳染會造成“莫名的繁榮”,這種反理性繁榮也有可能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市場,例如從股市轉移到房市,或者反之??傊袌霾⒉蝗缛藗兿胂笾械睦硇??;蛘哒f,市場利用價格機制進行調節(jié)是需要成本和時間的,但往往是這成本和時間打敗了非理性的投資者。
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之所以開始出現下降苗頭,與地方政府非理性的投資沖動是分不開的。盡管長期來看,中國的城市化剛剛起步,的確有可能在未來帶動房產價格的上漲,但這與現階段的政府主導房市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地方政府通過大手筆投入,試圖以土地財政來進一步獲得政府收入,卻變成了非理性的投資者中的一員。這種人為造就的“高房價”的確可能阻嚇進城者進而減緩城市化進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擠一擠房市的泡沫,反而是有助于未來的城市化進程的。
作者為本刊特約學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