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池平 喬茜微 尚毓 蘇會東
【摘要】目的總結分析ECT聯合X線、CT應用于腰腿痛患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腰腿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ECT、X線及CT掃描檢查,比較三者聯合與單項檢查對腰腿痛患者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以及精密度。結果三者聯合診斷的靈敏度97.00%明顯高于ECT診斷靈敏度90.00%、X線診斷靈敏度53.00%、CT掃描診斷靈敏度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98.00%明顯高于ECT診斷的特異性59.00%、X線診斷的特異性68.00%、CT掃描診斷的特異性71.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者聯合診斷的準確性93.00%明顯高于ECT診斷的準確性82.00%、X線診斷的準確性61.00%、CT掃描診斷的準確性6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ECT檢查能更早的顯示病灶,可以作為腰腿痛的首選篩選手段,X線平片和CT掃描可以作為腰腿痛診斷的最基本檢查手段,三者聯合檢測對腰腿痛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精密度準確性最高,三者相互取優(yōu)補差,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ECT;X線平片;CT掃描;腰腿痛;臨床診斷
臨床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患者發(fā)病率較高,其病因復雜,創(chuàng)傷、炎癥、腫瘤和先天性疾患等四大基本病因均可囊括在內[1]。腰腿痛主要癥狀為腰部、腿部疼痛,輕者僅表現為腰痛,重者除腰痛之外,還會向腿部放射痛,伴有腰肌痙攣和脊柱側彎。腰腿痛的臨床表現輕重有別,診斷上多考慮為腰椎炎癥、腰椎扭傷、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或腰間盤突出及原發(fā)、繼發(fā)腫瘤等;臨床常規(guī)診斷手段為X線和CT掃描[2]?,F在,隨著醫(yī)學影像學的發(fā)展,ECT作為一種發(fā)射型斷層成像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并開始應用于腰腿痛的臨床診斷中?,F將我院應用ECT、X線、CT掃描聯合診斷腰腿痛的情況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腰腿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20-48歲,平均(26.8±1.2)歲。
1.2診斷方法①儀器:X線檢查應用西門子(德國)500mAX線機器;CT掃描應用西門子(德國)16排CT掃描機器;ECT掃描采用東芝(日本)GCA-7100A/DI單探頭SPECT機器及低能高分辨平行孔準直器。②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先進行X線攝正位、側位片,后進行CT掃描、ECT掃描。a、X線攝片:設置線管旋轉速度在0.4s/r、管電壓在120kv、管電流為自動毫安控制,常規(guī)X線操作對患者腰部攝正位、側位片,必要時加攝兩側斜位片;b、CT掃描:依據X線片定位確定掃描范圍,掃描目標橫斷面,設置層厚為5mm、層距為5mm、管電壓130kv、管電流100mA;c、ECT掃描:采用99mTc-MDP試劑,劑量740-1110MBq,注射顯像劑3小時后進行前后位、后前位全身骨顯像檢查。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差異在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三者聯合診斷的靈敏度97.00%明顯高于ECT診斷靈敏度90.00%、X線診斷靈敏度53.00%、CT掃描診斷靈敏度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98.00%明顯高于ECT診斷的特異性59.00%、X線診斷的特異性68.00%、CT掃描診斷的特異性71.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者聯合診斷的準確性93.00%明顯高于ECT診斷的準確性82.00%、X線診斷的準確性61.00%、CT掃描診斷的準確性6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腰腿痛病因復雜,可能由外傷、身體機能衰退導致,也可能是先天性的或其他內臟疾病或心理因素引起的。對于腰腿痛的臨床診斷通常采用ECT、X線以及CT檢查。ECT是單光子發(fā)射型的計算機斷層儀,是電子計算機斷層與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相結合的一種高新技術[3],其成像原理為:放射性藥物放入人體后,藥物在人體代謝后聚集于臟器內外、病變部位,與正常組織之間形成放射濃度差,再通過這些差異檢測信息在計算機中處理并成像[4]。ECT成像作為一種特異性極高的功能顯像及分子顯像,不僅能顯示組織功能及分子代謝狀態(tài),還能進行平面和斷層顯像、靜態(tài)和動態(tài)顯像、局部和全身顯像[5]。CT掃描是由X線發(fā)展來的,它大大提高了X線檢查分辨率,開闊了X線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準確率。同時CT掃描的直觀性較好,空間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也較高,1998年推出雙層螺旋CT掃描后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疾患的影像學檢查準確率進一步提高[6]。研究表明,與X線和CT掃描相比,ECT能提前6個月發(fā)現骨性損傷,靈敏度可高達97%[7]。本組研究結果表明ECT靈敏度90.00%、精密度82.00%均明顯高于X線和CT掃描的靈敏度及精密度,但ECT、X線、CT掃描三者聯合診斷的靈敏度97.00%、精密度93.00%、特異性98.00%均明顯高于ECT、X線、CT掃描單獨使用,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際上,對于椎體損傷、椎旁及椎管占位性病變一般應用CT掃描檢查即可清楚顯示,但若病灶較小時容易漏診,因為CT掃描不能區(qū)分黃韌帶型和韌帶下型,部分患者還可能表現假陰性。CT與X線和ECT相比,解剖上較直觀,可清楚顯示病灶大小、部位、形狀、周邊組織情況,有利于骨塌陷、死骨及碎裂程度的判定,為手術定位及選擇術式提供可靠參考依據[8]。綜上所述,ECT(核醫(yī)學影像技術)可以對疾病的早期定性和療效判定提供重要診斷信息,它能清楚顯示臟器組織的細胞功能、血流、病灶大小范圍及代謝活躍程度等;X線和CT掃描能清楚顯示臟器及組織的解剖形態(tài);三者聯合應用于腰腿痛診斷中能顯著提高診斷靈敏度、準確度和特異性,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國峰.利用多層螺旋CT的MPR替代傳統(tǒng)腰間盤掃描方式的方法及意義[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報,2008(4):436.
[2]Pretorius ES,Fishman EK.Helical(spiral)CT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J].Radiol Clin North AM,2005,35(3):949.
[3]賓懷有,龍騰河,陳武新.螺旋CT掃描與多模式三維重建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2):4146-4149.
[4]LISTEWNIK MH,BIRKENFELD B,PIWOWARSKA-BILSKA H,et al.The application of SPECT/CT scintigraphy with MIBI-Tc(99m)in the diagnosis of thyroid nodules-a preliminary report[J].Endokrynol Pol,2010,61(5):422-426.
[5]張福洲.螺旋CT掃描與多模式三維重建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治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24):3730-3731.
[6]林劍凌,詹慶芳.腰椎間盤突出癥CT表現與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05):244-245.
[7]潘艷麗,唐松濤,竇家慶,何勇,等.定量CT評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折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04):323-326.
[8]趙海南,姚偉武,李曉慶,程曉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0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