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松 初俏宜
【摘要】目的對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進行分析。方法資料選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患者92例,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并分析患者術后的治愈情況和并發(fā)癥情況。結果所有患者經(jīng)護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為96.73%,并發(fā)癥率為29.35%,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結論加強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幫助患者盡早康復,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11-02
強制性脊柱炎屬于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因椎間盤、韌帶和椎旁組織骨化,引發(fā)功能活動降低和脊椎融合,從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頸段的脊柱處于活動度較高的頸段,相鄰的結構復雜,術后影響患者的脊柱的不穩(wěn)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術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術后的并發(fā)癥較多。所以,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手術成功與否具有重要作用。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齡37-63歲,平均年齡(48±6.38)歲,經(jīng)確診均為強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傷史,其中摔傷7例,從高處墜落致傷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颊咴谕鈧蠖急憩F(xiàn)為頸部疼痛,并且頸部活動受限。其中89例繼發(fā)頸髓損傷,按照Franke1分級,可分為A級13例,C級57例例,D級19例。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心理護理由于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和頸、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所以會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反應,包括焦慮、恐懼和抑郁。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全面的觀察患者的反應,了解困擾患者的因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給予積極的、正面的鼓勵與引導,以及給患者講解脊髓損傷和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相關的診治知識,增加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讓患者消除顧慮,主動配合醫(yī)護。
1.2.1.2飲食護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況,同時在手術治療和骨折創(chuàng)傷的影響下,體能消耗大。所以應指導患者進行高熱卡、富鈣食物、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補充,若是患者無法用口進食,應留置鼻飼管,實施腸內(nèi)營養(yǎng)乳劑經(jīng)鼻飼管滴注,增強患者的體質。
1.2.1.3呼吸功能訓練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氣量減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呼吸功能訓練,常采用的訓練方法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兩種方法。呼吸功能訓練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nèi),避免在飲水后和餐后進行。
1.2.1.4氣管推移訓練在頸前路的手術中,需將氣管推向對側,使術野充分顯露。所以在術前,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將患者的氣管向非手術側推移,需將氣管推過中線,維持30-60秒,然后再將氣管放松到原位,維持30-60秒,如此往復訓練。
1.2.2術后護理
1.2.2.1生命體征監(jiān)測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術后、立即予以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顏色,以及血氧飽和度和呼吸頻率,若是血氧飽和度低于90%即為嚴重缺氧,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2]。
1.2.2.2呼吸道護理呼吸道并發(fā)癥是導致頸椎骨折脊髓損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呼吸道的護理。首先應觀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頻率和血氧飽和度,病床旁應準備好氣管切開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發(fā)生,必要時實施機械輔助通氣。其次,應協(xié)助患者軸向翻身,給予氣道霧化吸入,若是氣管切開的患者,還需進行氣道濕化、吸痰、清潔口腔等護理。
1.2.2.3功能鍛煉患者術后進行正確的肢體功能鍛煉,利于肢體的功能恢復。術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減輕之后,患者可在頸托的保護下取半臥位。若是患者無惡心、頭暈等不適癥狀,可協(xié)助患者坐起,并適度的下床,簡單的活動四肢,但頸部活動仍需要嚴格限制,確保穩(wěn)定性。
2結果
所有患者經(jīng)護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為96.73%,有27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率為29.35%,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見表1。
3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fā)病與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據(jù)相關資料證實,強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關系,并且存在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陽性率會因為地區(qū)和種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我國約為6%-8%,但強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陽性率卻為90%左右[4]。還有資料表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為4%,其中呈HLA-B27陽性的患者存在親屬關系的約為11%-25%。這表明HLA-B27陽性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時,約80%的HLA-B27陽性者,并不會發(fā)生強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約為10%的強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陰性,這表明,除環(huán)境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為,強直性脊柱炎還有其他的發(fā)病因素[5]。
對于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的患者,除新進的手術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也很重要。在術后還應注重對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評估、密切關注患者四肢的活動情況,并評估其恢復的情況,同時詳細記錄,并與術前做比較。評估內(nèi)容包括溫度截癱平面、肢體肌的張力和感覺等變化情況。若是出現(xiàn)肢體肌感覺減退和張力降低,以及截癱平面上移、運動障礙等,該類情況提示脊髓傷進一步的惡化,需立即上報醫(yī)生處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頸托保護2個月左右,以免旋轉運動和避免頸部拉伸,經(jīng)X線檢查后,若椎骨間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頸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無法正常平臥位休息。對于脊髓損傷和合并頸椎骨折,為避免頸脊髓損傷加重和頸椎骨折、及保持頸椎穩(wěn)定性,需平臥位休息。所以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實際情況,采用各類軟枕墊于患者脊柱后凸處的上下背部,獲取最大舒適感。所有患者在經(jīng)體位護理和其他護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為96.73,有27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率為29.35%,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
綜上所述,對強直性脊柱炎并發(fā)頸椎骨折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應注意在術前做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呼吸護理,以及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在圍手術期的術前指導;術后應做好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觀察、呼吸道的處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鍛煉。由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長,并且手術創(chuàng)傷大,給患者造成較大的思想負擔,所以,應嚴格規(guī)范在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徐雯,蔡潔,陳莉莉.1例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患者術后食管瘺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4(10):189-190.
[2]劉憶光,應用生物制劑治療幼年強直性脊柱炎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4(12):289-290.
[3]周亞昭,楊健,許琳,華薇,王巧桂,蕢曉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矯正術的復位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3,3(10):283-284.
[4]王馥循,施星芬.益賽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5(3):290-291.
[5]孫秀娟,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和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3(21):48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