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
【摘要】生活,永遠是語文的源頭活水。只有真正的貼近生活,讓生活“原汁原味”地從學生的筆端流淌出來,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而要做到這點,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尋找作文的源頭活水,找到作文教學切實有效的途徑?!白屪魑慕虒W生活化”就是作文教學切實有效的途徑之一,具體來說可以從編排課本劇再現(xiàn)生活情境,嘗試實踐體驗生活,扎實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走進大自然觀察,捕捉生活中令人心靈顫動的細小的生活切片四個方面去探尋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關(guān)鍵詞】情境 實踐 活動 觀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89-01
每每看到同學們寫作時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情景,我的心里就有一種負疚感:曾幾何時,我又何曾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尋找過作文的源頭活水呢?也難怪學生把作文當成了沉重的負擔,望文生畏,乃至哀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總是向?qū)W生大談寫作秘訣,諸如:開篇如何入題,中間如何扣題,結(jié)尾如何點題,甚至鼓動學生模仿他人作文,美其名曰“天下文章是一家,你抄我,我抄他”。在這種統(tǒng)一標準的作文訓練中,學生的思維個性受到了嚴重的束縛,作文也就往往編造出脫離自己生活實際與認識能力的“成人化”語言,“統(tǒng)一化”結(jié)構(gòu),真情實感也就無從可談了。
生活,永遠是語文的源頭活水。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言:“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薄罢Z文天然是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薄罢n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p>
這就導(dǎo)出了寫作的一個真理:只有真正的貼近生活,讓生活“原汁原味”地從我們的筆端流淌出來,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而要做到這點,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尋找作文的源頭活水,找到作文教學的一些切實有效的途徑。近幾年,我在作文教學方面做了一些自認為有效的嘗試,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總的來說,我是本著“讓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原則,引導(dǎo)學生具體從編排課本劇,再現(xiàn)生活情境;嘗試實踐,體驗生活;扎實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觀察生活,傾情寫作四個方面去探尋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的。下面我將具體談?wù)勎摇白屪魑慕虒W生活化”的做法:
1.表演課本劇,再現(xiàn)生活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教師應(yīng)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將抽象的文字變換成劇本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愉快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內(nèi)容,真切地體會到作品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和《石壕吏》時,引導(dǎo)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主題思想的基礎(chǔ)上,給學生布置了編排并表演課本劇的任務(wù),鼓勵學生認真演好每一個角色。學生親自編排了表演劇本,設(shè)置了表演場景,制作了表演道具,安排了表演場次。元旦晚會上和一次公開課上,同學們把準備了近一個星期的作品奉獻給了老師與同學們,獲得了隨班老師與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之后,我以此為契機,布置同學們寫作《精彩有趣的元旦晚會》和改寫《石壕吏》,學生在寫作和改寫時,基本上都能做到內(nèi)容具體、結(jié)構(gòu)分明、多種表達方式相結(jié)合,語言生動等。
2.嘗試實踐,體驗生活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積累豐富了,自然會引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就會有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
為此,語文教師就要作出努力,引導(dǎo)學生去尋找“溪水”的“泉源”,去探尋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皣L試實踐,體驗生活”就是那一股源源不斷的溪水泉源。
我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長跑比賽,學生體驗了跑步的過程,感受到了堅持后的勝利,因而在寫作《跑一步,再跑一步》時,心理感受和人生啟示就更加真切感人了。我在教學《第一次真好》后,要求學生回家嘗試實踐第一次,有的嘗試了《第一次走夜路》,有的嘗試了《第一次挖土豆》,有的嘗試了《第一次買菜》,學生的習作中無不真實記錄了實踐的過程,深刻感悟出了嘗試第一次的人生哲理。
3.扎實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
為扎實有效地開展“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我提前一周就對該活動進行了策劃、準備。我將本次活動設(shè)計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發(fā)動準備?;顒訌谋締卧獙W習開始進行準備。將全班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成六組,分別確定探究的主題:人名地名、廣告語標語、店名、對聯(lián)、手機短信、俗語諺語歇后語。第二階段:資料匯編。課外進行資料的搜集、篩選,課內(nèi)進行資料的匯編;第三階段:展示交流。一課時用于學生展示、交流活動成果,由主持人和小組合作完成展示和解說工作。第四階段:寫作表達。
由于本次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學生寫作時再也不用冥思苦想、胡亂編造了,而是信手拈來、脫口而出。
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鍛煉了學生收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表達、交流、評價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意識,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真實、具體的第一手材料,也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道理。
4.觀察生活,傾情寫作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蔽覀兊慕處煈?yīng)引導(dǎo)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抓住生活中的閃光點,寫好觀察作文。
我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紫藤蘿瀑布》后,引導(dǎo)學生到校園特意觀察了操場邊上的那一抹迎春花,同學們戲稱那是“迎春花瀑布”,并成功寫出了迎春花的形色聲態(tài),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我在布置同學們寫作《雨露》時,選擇了一個雨天,帶領(lǐng)同學們觀察田野里、小路邊的植物在雨露滋潤下生機勃勃的景象,由此及彼地引導(dǎo)學生說出自己在什么時間,什么情境下受到了誰給予的雨露,受到雨露滋潤后的感受和表現(xiàn)如何。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理清了寫作思路,確定了詳略,運用了環(huán)境烘托,巧妙過渡的寫作技巧,成功地寫出了該篇作文。春天到了,我與同學們一起去尋春,感受春天的美好;夏夜,明月高掛時,我把同學們帶到操場,觀察夜之景,感受夜之韻,聆聽蟲之鳴;秋天,我們走出校園,深入田間地頭,觀察那高掛在樹上的又大又圓的柚子,采摘那“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楓葉,體驗?zāi)恰皩恿直M染”的風采;冬天,我們觀察那“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漫天飛雪,體驗打雪仗的無盡樂趣。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鉀Q學生作文中的“無米下鍋”的問題,最根本有效的途徑是表演課本劇,再現(xiàn)生活情境;嘗試實踐,體驗生活;扎實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觀察生活,傾情寫作。讓生活走進作文,讓作文回歸生活,從生活中汲取作文豐富的營養(yǎng),這才是作文教學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