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正勇
摘 要:基礎性戰(zhàn)略性地質調查工作是一項服務于國家和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地質調查是指對某地區(qū)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質、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的調查研究工作。野外地質調查中,我們進行的地質調查會輔助部分山地工程來開展,在生活上,需要野外駐地和當地群眾對我們的支持,也需要當地群眾及公安派出所予以一定的安全保證,我們在尊重當地民風民俗以及維護當地群眾的合法權益的同時,需要一個良好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這對順利開展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關鍵詞:公益性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法治;利益;協(xié)調
公益性地質調查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基礎地質工作,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科學研究和進一步的地質找礦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基礎地質資料。國家政府組織的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下的戰(zhàn)略行動,2006年初《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發(fā)布后,各省也制定了改善地質調查工作環(huán)境的相關文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湖南省制定并發(f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意見》、《關于支持礦業(yè)建康發(fā)展的通知》等六份文件,對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做了明確要求,但在野外實際開展地質工作中,依然存在讓地質工作人員頭疼的外部環(huán)境問題。
1 當前地質調查工作外部環(huán)境的問題
1.1 地質調查施工方面
地質調查是一項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工作,是以無形的科學知識作為投入,輔助一定有形的技術手段開展,地質填圖、地表工程揭露及鉆探工程驗證等手段可以幫助圈定礦化有利地段,并大致了解礦(化)體分布、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及礦石特征等,為區(qū)內礦產評價提供依據。目前,野外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欠佳,在當地村民的阻撓,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非利益方面是涉及民俗問題,如鉆探開工“驚動山神”,槽探開工“切斷龍脈”等等;利益方面主要涉及占用耕地、林地,部分村民漫天要價,動輒上萬、幾十萬元。這類事件是當前開展地質調查工作中最為頭疼的難題。
1.2 地質調查勞務方面
地質調查工作在野外施工中我們需要雇傭當地勞務人員來開展工作,雇傭勞務人員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重型儀器的搬運、樣品的采集和挑擔、槽探工程的挖掘等等。這方面的問題有存在強迫要求雇傭,比如地質人員不雇傭他,他便設法阻撓在當地開展工作,且存在漫天要價的現象。如要價太高,搬一箱巖心(20-30公斤)至不遠(小于1公里)的保存地點,要價上千元,且只能由他搬,否則不準搬動。槽探施工亦存在此現象。
1.3 路線地質調查方面
地質調查是一項服務于全社會的公益性工作,地質工作人員要在野外進行地質現象的研究,但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部分群眾眼中竟是“偷盜挖寶”,使我們的形象大受損害。甚者打電話報警說村里來了一群騙子或者強盜,偶爾有地質隊員被當地派出所扣留盤查的,這極大地傷害了地質隊員的自尊心和艱苦奮斗的光榮形象。
1.4 野外生活方面
由于地質工作的特殊性,我們在野外需要建立駐地開展工作。當地村民和鄉(xiāng)(鎮(zhèn))級政府有關工作人員對地質工作的不了解,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盤查,在我們表明身份以及出具相應的介紹信之后,仍對我們不信任,隨意翻閱我們的野外資料,嚴重影響我們的野外生活的安排。加大地質工作在鄉(xiāng)(鎮(zhèn))級工作人員以及群眾中的宣傳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地質隊員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地質找礦工作中。
2、關于改善地質調查工作外部環(huán)境的建議
地質調查環(huán)境的改善涉及土地、林業(yè)、環(huán)境、交通、電力、民爆物品供給等諸多方面,這方面的協(xié)調工作量很大,僅憑勘查單位很難協(xié)調到位。這就需要各級政府以國家利益為重,高度認識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積極出面為勘查單位做好協(xié)調工作。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2.1 各級政府落實有關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文件精神
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以及各省發(fā)布的關于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的文件下,各級政府要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加強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的組織領導工作。在地質調查工作區(qū)內的政府要建立起協(xié)調當地群眾配合地質調查工作的工作機制,負責優(yōu)化工作區(qū)內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地質調查工作區(qū)內的國土資源部門要明確責任,上一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對下一級國土資源部門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2.2 鄉(xiāng)(鎮(zhèn))級政府要積極協(xié)調解決矛盾
在地質調查工作中,鄉(xiāng)(鎮(zhèn))級政府及村組織配合我們工作在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發(fā)揮紐帶作用。鄉(xiāng)、村主要領導應主動了解地勘工作情況,及時協(xié)調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同時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做好地質調查賠償機制建設,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規(guī)定,使各方利益訴求得到合理滿足。地勘單位在實施地質調查工作的過程中,特別是實施鉆探、槽探等重型工程的過程中要注意切實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林區(qū)或植被造成破壞的,按有關規(guī)定給予補償,并盡快恢復植被。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2.3 深入開展關于地質調查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活動
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特別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的宣傳教育。對惡意阻撓、無理取鬧、阻礙地質調查工作開展的行為,當地政府應責成有關部門嚴厲查處,及時、公正地處理一批典型案件,教育群眾知法、守法,擴大宣傳效果。
2.4 加快建立地質調查工作相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出臺相應的地質調查法律法規(guī),鄉(xiāng)(鎮(zhèn))級政府根據法律法規(guī)文件制定符合當地的賠償補償標準,并做好監(jiān)督實施工作。
2.5 做好地質工作人員處理群眾問題方法的培訓
地勘單位應該針對野外工作中的群眾問題進行地質人員的相關培訓,在處理群眾問題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提高地質工作人員有效溝通能力是處理群眾問題的關鍵。首先要使他們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溝通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把良好溝通放到重要的位置。其次,要提高他們的溝通技能,使他們善于傾聽和表達,同時要注意非語言信息的表達,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并給予反饋,使溝通更有效,及時把一些群眾關系問題處理好。
2.6 做好地質工作人員形象宣傳工作
由于工作需要,地質人員在野外一般都是住在偏遠的農村。地質工作屬于比較冷門的行業(yè),當地部分群眾和政府工作人員并不一定對我們有全面的了解,對我們的工作內容存在一定的誤解,導致我們的形象受到損害甚至扭曲。各級政府在落實相關改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的同時,對地質工作人員形象宣傳工作也要抓緊落實。
3 結語
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欠佳的深層原因既是法治問題,也是利益問題。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不僅是地勘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更是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地勘單位的領導要重視野外工作中存在與當地群眾矛盾的問題,積極出面組織協(xié)調工作,在工作開展前與工作區(qū)所在地的有關政府部門作出相應說明,派出人員配合當地政府和村級組織做好宣傳工作,減少地質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不必要的周折。營造一個良好的地質調查外部環(huán)境是順利開展地質工作的前提,對地質找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金山.進林區(qū),應實行差別化政策.中國礦業(yè)報,2011.
[2]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野外地質勘探占用耕地、林地的暫行規(guī)定.吉政發(fā)[1983]109號,1983.
[3]曹黎.改變野外地質人才狀況刻不容緩——淺談“野外地質人才匱乏”這一制約地質找礦改革發(fā)展的突出問題.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2009.
[4]吉林省地礦局通化地勘院.地質勘查工作環(huán)境惡化咋辦.中國礦業(yè)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