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如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下,努力提升警察文化品位、建成美好和諧警營成為當前公安機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警營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群體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是加強公安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對于公安機關傳播文化知識、感召激勵民警、增強隊伍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在提高全警素質、加強隊伍建設,弘揚時代精神等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有效提升警察文化品味的途徑在于:堅持以人為本、民警第一;注重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切實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結合工作實際,警民互動。
關鍵詞:警察文化;品位;美好;和諧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xiàn)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如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下,努力提升警察文化品位、建成美好和諧警營成為當前公安機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建成和諧美好警營的重要意義
(一)建成“和諧美好警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風向標”。公安機關是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示范引導作用,而且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沒有和諧美好的公安機關,難以維系社會的和諧。構建和諧美好警營,是公安機關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方式,也是維護和諧社會的重要形式。
(二)建成“和諧美好警營”是確保公安機關履職盡責的“助推器”。新形勢下公安機關的職能主要包括維護穩(wěn)定、打擊防范、管理服務等。要發(fā)揮公安機關的職能、完成歷史使命,就必須要有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的公安隊伍作保證。因此,必須堅決消除警營內外的不和諧因素,真正實現(xiàn)警營內外的全面和諧,切實提升公安隊伍建設水平,為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提供強大支撐。
(三)建成“和諧美好警營”是全面改善警民關系建設的“潤滑劑”。構建和諧警民關系既是公安機關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適應形勢任務發(fā)展新要求、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隊伍建設,推動各項公安工作上水平的重要舉措。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就是對融合與對立的統(tǒng)一平衡。由于工作需要,公安機關需要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因此民警的工作態(tài)度、形象好壞則直接代表了公安機關的形象。通過建成和諧美好警營來緩解民警工作和心理等方面的壓力,積極搭建警民“連心橋”,切實推動新時期和諧警民關系建設。
二、當前警察文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及新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硬件設施滯后。由于公安隊伍管理的特殊性,導致警營文化出現(xiàn)領導滿腔熱情、民警一臉淡漠的現(xiàn)象,對警營文化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認識不足,僅限于文件的下發(fā)、會議的部署和面上的強調,在開展警營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缺乏長遠眼光。有的單位領導認為警營文化建設可有可無、可抓可不抓,導致了警營文化建設被弱化、邊緣化。硬件就是資金或物質投入,這是警察文化建設所必須的。隨著民警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不斷提高,一些傳統(tǒng)的娛樂方式和硬件設施已明顯不適應警察文化活動的需要。由于受經費、器材和場地等的影響,警察文化活動因陋就簡、量少質次。硬件建設的現(xiàn)狀,也束縛了開展警察文化建設的熱情,直接影響了警營文化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
(二)活動形式單一,文體人才匱乏。隨著社會發(fā)展變化,民警需求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警察文化活動內容比較單一,導致民警的參與熱情不高。特色不明顯,對自身特點、歷史淵源和發(fā)展趨勢的提煉不足,無法滿足廣大民警的實際需求。開展活動往往局限于文藝演出、組織辯論賽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使廣大民警產生審美疲勞,對民警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不強。有關部門在招錄、引進、培養(yǎng)“文體人才”方面缺乏綜合考慮[3],且警察隊伍本身文體方面有特長的人才較少,很難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文體骨干隊伍,警營文體人才較為匱乏。文體人才的緊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警察文化活動發(fā)展和提高。文體骨干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發(fā)揮不明顯,活動開展難度大,導致警察文化活動長期停滯不前。
三、有效提升警察文化品味的途徑
(一)要堅持以人為本、民警第一。以人為本、民警第一,就是要牢固確立警察的主人翁地位,切實樹立警察的主人翁意識。要積極引導民警健康的興趣愛好,注重通過開展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幫助民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升警察文化品位,使他們在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進而有效促進民警的身心健康,提高民警的文化修養(yǎng)、氣質內涵和鑒賞能力。要把警察文化建設滲透在警察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向上、拼搏進取的工作環(huán)境。要在關注民警個體上下功夫,通過開展各種積極文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切實吸引民警的注意力。通過個別關懷、個體引導,心理行為訓練、心理咨詢與疏導等途徑,不斷培養(yǎng)民警的大局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為圓滿完成各項公安工作任務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動力保障。
(二)要注重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文化必須與時俱進,在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要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確立與時俱進的警營文化理念,實現(xiàn)警營文化由傳統(tǒng)型向現(xiàn)代型、單一型向綜合型、娛樂型向育人型的轉變。公安機關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熟悉掌握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并結合自身實際賦予其新內涵和新內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進而形成一套“民警喜聞樂見、緊跟時代發(fā)展、職業(yè)特色鮮明”的警察文化體系。
(三)要切實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構建和諧和會離不開正確的輿論引導,建成和諧美好警營更是如此。宣傳工作是提高隊伍凝聚力的粘合劑。要實現(xiàn)建成和諧美好警營的目標,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警營文化氛圍,牢牢把握宣傳工作的主動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建成和諧美好警營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大的輿論支持。只有切實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警營文化氛圍,才能使民警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強化宣傳營造氛圍,要結合實際,明確主題;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要把握重點,注重實效。
(四)要結合工作實際,警民互動。開展警察文化活動要密切結合政治教育、執(zhí)勤訓練和日常管理,這樣既能提高警察文化活動的思想性,又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強訓練的趣味和實效性,有力緩解民警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壓力。要根據(jù)民警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自身實際,讓警營文化適應民警、貼近民警,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助推警營文化活動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廣泛開展卓有成效的警民互動活動,積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充分利用轄區(qū)企事業(yè)單位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警營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警營文化的內容,著重在提高警地文化活動的內涵、品位和質量上下功夫,實現(xiàn)警地文化共建、雙贏,同搭警民連心橋、共栽警民常青樹。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十八大報告,新華網,2012.11.
[2]張躍進.基層警營文化建設思考,公安研究[J].2013.(1).62-66
[3]艾曉麗.基層警營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武警學院學報[J].2007.
[4]楊增軍.論警察文化建設,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J].2008.(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