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
【摘要】 小學數(shù)學教育應著重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shù)學學科課堂教學的核心.
【關鍵詞】 目標;興趣;情景;學法;活動;思維
小學數(shù)學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而小學數(shù)學教育應著重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 新大綱指出:教學時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素質進一步落實,是深化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核心.
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素質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多學科綜合改革實驗”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一、確定目標,重視思維
發(fā)展學生思維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明確具體的思維素質訓練目標和要求是進行思維訓練的依據(jù). 根據(jù)新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編排的特點,確定思維訓練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這個目標,我們又制定出思維訓練的具體要求:衡量一堂數(shù)學課的思維訓練是否到位,我們以“趣、活、實”為標準,“趣”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是否學得愉快;“活”是指學生的思維訓練是否靈活,是否愉快;“實”是指既要重視基礎落實,又要重視知識在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訓練. 例如:在小學數(shù)學第一單元“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中,我們提出,思維訓練的目標要求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夠具有比較熟練地進行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能力、口算能力. 思維訓練的重點是抓好二、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和退位減,比較熟練地口算幾百幾十加、減整十整百的數(shù),掌握驗算的重要意義, 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明確了思維素質訓練的目標要求,我們在備、教中就有的放矢.
二、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思維
思維始于問題和驚異,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好奇是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應該挖掘興趣因素,運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積極性. 例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我用幻燈片畫一張可旋轉的鐘,在教學中提問:時、分、秒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于是我開始旋轉幻燈片, 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而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這樣,運用直觀圖,不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徹底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做到了課中有趣,課完趣猶存.
三、創(chuàng)設情景,靈活思維
問題情景是指學生的思維與學習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種特殊方式,當學生觸及新的知識時,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思維方法一時不能同時接納新知,從而產(chǎn)生一種力求解決問題而又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常常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巧妙質疑,激發(fā)學生積極、靈活的思維,使他們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 例如教學用兩種方法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小華有36本書,借給小紅7本,又借給小明5本,還剩多少本? 在學生分析了題意后,我先提問:要求“還剩多少本”應該怎樣想? 大多數(shù)學生答:從總數(shù)中分別減去小紅的本數(shù)和小明的本數(shù). 我又問:我可不可以不用一個一個地減呢?誰會動腦筋,想一想?這樣,同學們開始冥思苦想. 在他們想時,我輕輕提示:把小紅和小明的合在一起就是小華一共借出去的. 最后引導從總數(shù)中減去一共借出去的,就是剩下來的. 于是很多同學一下寫出算式:7 + 5 = 12(本),36 - 12 = 24(本).
四、指導學法,引導思維
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把學到的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 在訓練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我常常運用一個“活”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即在學生已有思路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軌跡. 特別是在一些比較難的思考題中,我更加注意引導,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化難為易,巧妙解題,避免了讓學生在迷網(wǎng)之中亂竄. 義務教材第二冊48頁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有這樣一道題:34 + 28 = ___,我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先擺34根(即3捆和4根單根),再在34的下面擺28根(即2捆和8根單根),整捆和整捆對齊,單根和單根對齊. 學生在邊擺邊計算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單根4根和 8根相加,已滿十,教師啟發(fā)學生想一想,怎樣加呢?能不能把滿十的小棒捆成一捆呢?學生受到啟迪, 大部分學生迅速把單根的小棒即個位上4根和8根相加,得12根,將10根單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的下面,這時,個位上還剩下2根單根小棒,最后把 6捆和2根合在一起,得62根.
五、加強活動,深化思維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緒中產(chǎn)生的,開展各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參與學習過程,探求新知識,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達到既學到了知識,又增長了智慧的目的. 其中,游戲教學法就是一個例子:在二年級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筆算”中,我出示一道“萬丈高樓從天降”的填方框游戲,如圖1所示.
同學們一看,真像是一棟高樓從天降,再次激起興趣. 我又說,咱們比賽,看誰能從這棟高樓上又快又順利地下來. 于是,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計算起來. 這個游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了退位減!
游戲教學法還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元、角、分的知識時,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其接觸較多,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據(jù)此,教師可組織爭當優(yōu)秀售貨員的游戲教學,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動手選商品,動腦算總價,動口付剩余數(shù),變枯燥無味的簡單貨幣計算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積極性高. 又如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用老師來幫助大家分蘋果的游戲幫助學生建立余數(shù)的概念,理解余數(shù)的概念. 通過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學的知識理解更深刻、更牢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