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要】Moodle平臺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開發(fā)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在本文筆者將根據信息技術教與學的特點,探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生生如何通過moodle平臺互相協作,根據自己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
【關鍵詞】moodle 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48-02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惫P者下面根據這幾個要素結合《制作電子板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這一節(jié)展開討論。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
學習不是簡單地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上進行的,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應當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的設置,資源的準備應該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在上課時筆者所在學校剛好在舉辦運動會暨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學校要求征集各學科作品做展覽。筆者把學校的相關照片,歷屆比賽情況、校運快報,當屆比賽秩序表、等都上傳到moodle平臺的課程資源下,要求學生根據現有材料、或上網搜集材料用word軟件任意發(fā)揮做一份有關學校校運會的宣傳材料。并提示內容可以是:電子報、海報、邀請函、信封、明信片……這一題材充分地結合了實際生活,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的主動性。然后,筆者趁機介紹了制作電子報刊等所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通過情境的設置和教師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探索接受新信息,在腦海中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知識。
二、協作與交流(會話)
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的解決辦法經常是:學生舉手,老師解答,或者前后左右互相探討,這種探討有很大的局限性。Moodle平臺的論壇模塊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此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同學習一門課程的不同學生也可以一起討論)。由于每個人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經常是千差萬別的,這些差異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可以從這些差異中學習到自己沒有的知識和觀點。論壇模塊有多種類型可供選擇:課程新聞、教師專用、每用戶一話題和全面開放。通過這幾種類型,教師可以發(fā)布某個課程公告,或者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學生也可以自由地在上面發(fā)起話題或進行提問,全班同學都可以對這個話題或提問進行回復。學生之間還可以對在線的某個同學進行專門的咨詢。(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會發(fā)現經常是某部分同學在充當回答者的角色,他們一般是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操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在此筆者會注意觀察這些同學都對哪個內容比較感興趣,并將他們吸收進“電腦制作活動興趣小組”。讓他們完成課堂任務后可以自學另外一些課程知識,為興趣小組做準備。)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要設法將問題一步一步進行深入引導,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誘導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教師還應該規(guī)劃好時間,積極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否則如果提問一直得不到反饋,學生激情難免會被澆滅。
建構主義學習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對教學的評價應該從以前的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轉向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有兩個方面:學習任務方面和合作學習方面。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通過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進行評價等等。教師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案,并共享一份評價案例供學生參考,在這節(jié)課筆者制定了如下的評價方案:
互動評價改變過去僅由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評價方式,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同學、教師等多主體共同參與和協商的活動,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學習狀況的信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這種評價方式能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對他們的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意義建構
意義的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通過情境設置、教師的引導、作品創(chuàng)作及交流評價過程,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筆者使用moodle教學已有兩年之久,事實上moodle還有很多功能:課程管理模塊、問卷調查模塊、投票模塊、測驗模塊、作業(yè)模塊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詳細設置課程管理;可以利用問卷調查模塊和投票模塊來輔助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以減少紙質材料的浪費和人工統(tǒng)計時間;可以設置各種題型的測驗:選擇題(單選或多選)、判斷題 、填空題、匹配題、計算題、隨機題 、簡答描述題(可以上傳圖片或文字描述)等;作業(yè)繳交模塊可以指定作業(yè)的截止日期(也可以延長時間上交),還可以看到學生交作業(yè)的時間,教師可以對作業(yè)進行評價,評價會顯示在每個學生的作業(yè)頁面,并且有郵件通知,如果不合格的同學可以決定是否讓他重新提交作業(yè)。當然每個模塊并不一定是獨立使用,我們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使它們互相配合。
使用moodle平臺進行教學,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他們可以在平臺上完善自己的個人信息,上傳自己的照片;可以在上面寫博客;有疑問可以直接在上面提問;也可以享受回答同學提問的樂趣;作業(yè)完成后還可以在聊天模塊跟同學聊天,進行學習生活上的交流;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選修教師提供的興趣小組專項課程,比如網頁制作、flash制作。曾經有個學生就在每堂課完成作業(yè)后還有每周的機房開放時間在moodle平臺上學習網頁制作,連續(xù)兩次參電腦制作比賽分別獲得了省一等獎和國家三等獎的好成績。moodle平臺功能強大,它集學習和娛樂與一身,跟上網也沒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fā)現其實電腦除了玩游戲還有很多東西等待他們去發(fā)掘。
參考文獻:
[1]《使用Moodle系統(tǒng)輔助傳統(tǒng)教學》崔玉軍 顧惠忠 文獻來自: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年 第03期
[2]《淺析建構主義視野下的高校計算機教學》 龔雪慧 文獻來自:《軟件》 2013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