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琴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塊“責任田”,須得用心耕耘并給予澆灌。之所以如此,緣于它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綜合能力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體現(xiàn)。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應(yīng)同步進行,并駕齊驅(qū),而又須緊密結(jié)合起來,方能達到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效果。
實踐證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離不開后天的學習與練習。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非一日之功,須得日積月累,再三磨礪,反復錘煉,方可見到成效。想要立竿見影,急于求成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平時的教學引導尤為重要。
竊以為,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在掌握相關(guān)的閱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并提高了閱讀能力,以及相關(guān)的表達能力與技巧,從而使作文水平躍進一個新臺階。事實證明,學生閱讀能力強,作文水平也相應(yīng)的提高,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由此可見,要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須得。從搞好閱讀教學做起,在此基礎(chǔ)上滲透作文教學,以此達到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的目的。
要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須得注重并搞好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講,二悟,三讀,四練。
一講,就是教師要把閱讀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寫作知識,寫作技巧等一一地清楚地介紹給學生,使他們懂得怎樣觀察事物,抓住事物本質(zhì),認清事物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如何確定文章中心,組織安排材料,如何布局謀篇,表達感情,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過渡自然,首尾連貫呼應(yīng)……為此,教師課前務(wù)必深鉆教材,發(fā)掘課文寫作上的特點,課上才能把教材中的相關(guān)知識毫無遺漏地傳授給學生,以促進學生寫作知識的積累。課文是閱讀教學的依據(jù),寫作教學的范例。離開課文的閱讀談寫作無異于空中樓閣。教學中,教師對課文,尤其對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特色務(wù)須多加提點,使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苯虒W中只要持之以恒,學生寫作知識日積月累,就會有“聚沙成塔,聚腋成裘”的效果。學生作文時就能有所借鑒,有所創(chuàng)新。
二悟,指的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文章的思想性,以此教育影響學生,讓學生受到有益的啟迪,明白作文的真正要義。教材上的閱讀材料——課文,大多思想深邃,或啟示學生尚德,或引導學生立志,或教導學生修身,或勸誡學生惜時……總之,以弘揚正氣,頌贊真善美,抵制歪風,鞭撻假惡丑為宗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己任,使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行正道,積德行。對這些教育寓意深刻的典范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做適當點撥,讓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也想到日后自己在作文中如何教育他人,更讓學生明白:作文時文章的思想性就是其靈魂,藝術(shù)性只是其華麗的外衣。
三讀,指的是對那些寫法上獨具特色的文章,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yīng)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悉心體會,使其有所感悟?!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的誦讀琢磨中,不但逐漸明其義理,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fā)濃厚的興趣,誘發(fā)出積極的熱情,享受到讀書莫大的樂趣。古人教導我們:要想下筆有神,須破萬卷書。所以教師要多引導鼓勵學生,無論課內(nèi)課外都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廣泛涉獵各種讀物,博采眾長,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大量的閱讀中吸其精髓,取其精華,儲備于大腦中,將來為己所用,這樣在寫作時方可信手拈來,匠心獨運,游刃有余。
四練,是指教學時教師應(yīng)把閱讀教學中學生所學到的寫作知識、技巧,在熟讀、消化、理解的基礎(chǔ)上,適時地指導學生靈活的用進自己的習作中,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消化,并轉(zhuǎn)化為學生的作文能力?!皫煾狄M門,修行靠個人”。學生只有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東西用之實踐,在千錘百煉中,才能化他人寶貴的經(jīng)驗為自己無窮的財富的源泉,才會熟能生巧,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攤陳出新,獨樹一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不失時機地多給學生以寫作鍛煉的機會?;蚩陬^作文,或書面作文,或成篇的,或片段性的。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日的。
綜上所述,“一講,二悟,二讀,四練”是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的有效方法。只要這四個教學環(huán)做了家,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必有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