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要】目的:探究宮頸癌患者應采用的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宮頸癌患者采取相應護理,隨機分組,實驗組45例患者給予綜合臨床護理模式,對照組27例患者選擇常規(guī)護理,對比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81.48%,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頸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綜合的臨床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知識的認知度,保持良好心態(tài),減少并發(fā)癥,使自理能力得到較好的恢復,值得推薦。
【關鍵詞】宮頸癌患者;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66-02
宮頸癌為常見的婦科腫瘤,患者在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的體征和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有陰道流血、排液等情況,病灶的大小不同導致出血量的不同,如果病灶侵襲到大血管可能會導致大出血的情況,年齡相對較小的患者會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的現象,而老年患者在絕經后陰道會有不規(guī)則的出血[1]。晚期會因為癌灶累及導致繼發(fā)性癥狀的出現,如便秘、尿頻、尿急等,還會出現貧血和全身衰竭的現象。一般對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治療同時為避免并發(fā)癥和身體不適癥狀的出現,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選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宮頸癌患者采取相應護理,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宮頸癌患者采取相應護理,實驗組45例,年齡范圍:27-56歲,平均年齡為:(39.6±6.3)歲,病程范圍:0.4-2.2年,平均病程為:(1.1±0.3)年,34例患者為鱗癌,8例患者為腺癌,3例患者為腺鱗癌。對照組27例患者,年齡范圍:26-59歲,平均年齡為:(40.2±5.9)歲,病程范圍:0.3-2.1年,平均病程為:(1.0±0.4)年,18例患者為鱗癌,6例患者為腺癌,3例患者為腺鱗癌。兩組患者沒有顯著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臨床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要增加與患者各方面的溝通,包括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預后情況,使其減輕心理負擔能夠進行手術治療的積極配合,并引導其講出心中的顧慮,護理人員進行傾聽和指導。在手術治療前3天,采用灌洗溶液對陰道進行輕柔的灌洗,避免在手術后陰道殘端出現感染癥狀[2]。并在手術前1天進行皮膚準備,給予皮膚和臍部的清潔。同時服用20%的硫酸鈉,劑量為100ml,并給予大量白開水的飲用,使患者有大于3次的排便,并在當天早晨對腸道給予灌腸清潔,保持腸道的空虛和清潔。使患者得到高質量充足的睡眠。
1.2.2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脈搏、體溫、血壓和呼吸進行觀察記錄,一小時監(jiān)測一次,并使引流管和導管保持通暢,對引流液的量、形狀和顏色進行觀察,若其出現異常變化,則及時匯報醫(yī)生。若尿量小于50ml,尿色深,則對輸液速度和量進行檢查,在尿管留置期間,要使會陰部保持清潔,同時每天進行2次護理[3]。手術結束1天內有明顯疼痛,可對患者使用止痛藥或者止痛泵,緩解疼痛。1-2天后疼痛能夠得到明顯的減輕,此時護理人員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傷運動,包括腿部運動、緩慢繁盛等,有利于其血液得到有效循環(huán),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
1.2.3飲食護理 宮頸癌患者在早期一般不會影響消化道的功能,為使患者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可采用止血、補血、抗癌的食物,包括甲魚、蓮藕、雞肉、黑木耳、鴿蛋等[4]。在手術治療后采取補氣養(yǎng)血的飲食,包括芝麻、鬼眼、驢皮膠、豬肝等。在患者放療的過程中則給予調血滋陰的飲食,要給予蓮藕、牛肉、木耳、芹菜、菱角等。而化療階段則可采取健脾補腎的飲食,主要有胎盤、動物肝、香蕉、甲魚、阿膠等。對于癌癥晚期的患者則采用熱量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同時患者要避免對辛辣刺激、肥膩甘醇和油煎烤炸食物的食用。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X2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顯效34例,有效8例,無效3例,護理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護理顯效7例,有效15例,無效5例,護理有效率為81.48%,在護理效果上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僅低于乳腺癌,該類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會有較大的不適和壓力,因此在治療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選擇綜合的臨床護理,在手術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以及身體方面的備皮和清潔,促進手術成功率的提高。并在手術治療后給予引流管和疼痛護理,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并緩解疼痛,使身體保持良好狀態(tài),同時采取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在每個階段應采取怎樣的飲食。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其護理有效率為81.48%,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宮頸癌患者在治療同時采取綜合的臨床護理模式,可減輕身體不適,避免并發(fā)癥的出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張香愛,惠艷.臨床護理路徑在宮頸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4,16(12):159-160.
[2] 李善翠,杲桂榮,焦玉香,郝澤芳,潘殿玲.端粒、端粒酶及其與婦科腫瘤的關系[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2,31(27):166-167.
[3] 孫寶全,安愛紅,嚴慶賢.臨床路徑在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2,15(10):122-123.
[4] 曹文學,金曉紅,陸金美,王富芳,肖艷,趙文芳,王紅霞,楊麗.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頸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34(3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