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利
與語文、歷史、地理等文科課程相比,思政課給人一種稍微呆板的感覺,課堂語言可能不那么豐富、生動、精彩、幽默。筆者認為思政課教師盡管有點“戴著鐐銬跳舞”的感覺,但是只要肯在語言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夠讓課堂語言靚起來,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獨特魅力,并由衷地喜歡上思政課。
一、雅言
我國是一個詩歌王國,也是一個散文王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名篇佳作,而膾炙人口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言名句和成語更是受到人們的喜愛。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引用古人妙手偶得、瑯瑯上口的雅言麗詞,學生可能覺得教師“科班出身”,雖也面露欣賞之色,但不會面露驚訝之色,更不會掌聲一片;而其他學科教師則不然。因此,筆者在思政課堂上有意識地引用先賢的雅言麗詞,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當學生剛進入高中,對思政課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時,筆者就引用屈原的兩句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鼓勵他們;當學生通過努力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而自信滿滿、斗志昂揚時,筆者引用王灣的兩句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來表揚他們;當學生出現(xiàn)貪玩之時,筆者引用杜秋娘的兩句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來友好地提醒他們。當講到“生活與消費”時,筆者引用李商隱的兩句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和成語“入不敷出,寅吃卯糧”來教育他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俗語
歷代廣大勞動人民不僅創(chuàng)造了膾炙人口的雅言,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俗語。俗語同樣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如果說雅言是陽春白雪,那么俗語就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形象生動、詼諧幽默是俗語的最大特點。在課堂上準確恰當?shù)厥褂盟渍Z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講到高中生要有人生規(guī)劃、要轉變擇業(yè)觀念時,筆者使用了俗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有黃金萬兩,不如薄藝隨身”;在講到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時,筆者使用了俗語“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不怕虎生三張嘴,就怕大家心不齊”,在講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時,筆者引用了“許人一物,千金不移”“要做雪天一盆火,不做嚴冬一箱冰”……這些言簡意賅的俗語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讓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深受學生歡迎。
三、新詞
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和經(jīng)濟、社會、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新詞新語開始大量出現(xiàn)在各種媒體上,有些網(wǎng)絡語言如“MM”(妹妹)、“GG”(哥哥)、“稀飯”(喜歡)、“斑竹”(版主)等從學理上經(jīng)不起推敲,思政教師應該維護語言的純潔性,不應使用。而有些新詞如“菜鳥”“粉絲”“灌水”“炒魷魚”“大款”等和一些如“GDP”“PM2.5”“AA制”一類的字母詞有了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盡管最終不一定進入普通話,但思政教師可以使用。思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新詞新語,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受到歡迎也就很自然了。新詞新語還包括自己創(chuàng)造的。如筆者曾創(chuàng)作一個歇后語“打電話不拿手柄——免提”;還根據(jù)學生學過的小說《項鏈》創(chuàng)作一個歇后語“路瓦裁夫人丟項鏈——樂極生悲”。每當筆者自創(chuàng)新詞時,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教學是語言的藝術。思政教師提高語言修養(yǎng)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筆者相信,每一位思政教師有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豪氣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志氣,就一定能夠在語言的王國里自由飛翔,讓思政課堂出現(xiàn)更多的笑聲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