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詩歌是我國文學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認真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古詩詞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高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如何讓詩歌女神煥發(fā)光彩呢?
一、初探背景,踏入詩境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作,詩歌合為事而作?!背浞至私庠姼鑼懽鲿r的背景,是進入詩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進入詩歌意境的鑰匙。如李煜的《相見歡》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李煜囚宋期間,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時所作,通過這個背景能讓我們初步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知道這是一首抒寫離愁的詞作。
二、吟誦詩歌,體會情感
課上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給大家正音,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領悟到學習的無限樂趣。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張貼文中插圖,并提問學生圖中的內容,學生們會爭先恐后地暢所欲言。其實詩意就蘊含在這一聲聲的話語中。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以展示四幅畫面,讓學生了解詩的大意。
三、咀嚼字詞,品味意境
咀嚼文字、分析語言是為了營造詩的意境。只有品味詩的意境,才能充分體會詩人寄寓的神韻。如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其中兩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詩中的“聚”字生動形象地寫出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字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之水奔騰澎湃。又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其中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生”和“入”寫出了太陽從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狀。這些意境都是在琢磨字詞中品味出來的,學生只有認真地咀嚼詩歌中的字詞,才能品味詩歌的意境。
四、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古詩詞常能讓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引起共鳴。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邊塞天氣的寒冷和詩人的愁緒。而“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出了詩人目送友人遠去久久不肯離開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及朋友離去后的無限惆悵之情。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和對友人真摯的情誼。通過古詩詞教學,教師把古詩文中豐富的情感內涵挖掘出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心靈的滋潤、人生的啟迪。這樣,通過透徹地理解詩歌內容,能引領學生把握詩歌情感,與詩人在文學的殿堂上共享盛宴。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要讓詩歌女神煥發(fā)光彩,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從而在古詩文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文苑上耕犁出一方新土。
(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