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勇
在中學地理教學設計中應用任務分析,可以指導教師選擇教學策略,解決如何教的問題。任務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兩個步驟:對教學目標進行學習類型的分類;根據學習類型,分析學習條件。
任務分析產生于西方軍事人員和企業(yè)人員的選拔和培訓。作為教學設計中的一項專門技術,其最初的理論主要來自加涅的學習論和教學論。皮連生認為,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以任務分析的結果為依據。[1]在中學地理教學設計中應用任務分析,可以指導教師選擇教學策略,解決如何教的問題。
一、中學地理教學設計中應用任務分析的一般程序
(一)對教學目標進行學習類型的分類
加涅將人類學習的結果分為言語信息(包括符號、事實、整體知識)、智慧技能(包括辨別、概念、規(guī)則、高級規(guī)則)、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五個類別。由于中學地理中幾乎不涉及動作技能的學習,表1中列舉了一些例子,僅對教學目標進行其余四種學習類型的分類。
(二)根據學習類型,分析學習條件
智慧技能的學習最明顯地受到作為先決條件的其他智慧技能提取的影響。通常這是一些更簡單的技能和概念,當對它們進行分析時,卻發(fā)現它們是新學習技能的實際組成部分。[2]智慧技能按照學習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為:辨別——概念——規(guī)則——高級規(guī)則,每一級智慧技能的學習要以低一級智慧技能的獲得為前提,這一觀點就是加涅的學習層次論。
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與其所要學習的新知識的關系,奧蘇伯爾提出了三種同化模式: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3]上位學習的條件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具有相關的下位觀念;下位學習的條件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具有相關的上位觀念;并列結合學習的條件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具有與新知識相吻合的原有知識。
二、在中學地理教學設計中應用任務分析的案例
【課題】
高中地理必修一“熱力環(huán)流”
【教學目標】
(1)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解釋海風和陸風、山風和谷風、城市熱島環(huán)流。
(2)根據“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分布情況”示意圖,判斷熱力環(huán)流的方向。
【任務分析】
學習類型: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教學目標:(1)屬于智慧技能中概念的學習;教學目標(2)屬于智慧技能中規(guī)則的學習。
學習條件:按照奧蘇伯爾的理論,海風和陸風、山風和谷風、城市熱島環(huán)流是熱力環(huán)流的下位觀念,所以教學目標(1)的實現必須以熱力環(huán)流概念的掌握為條件。按照加涅的學習層次論,低一級智慧技能是高一級智慧技能學習的先決條件,學生在進行規(guī)則學習之前,應先掌握構成該規(guī)則的概念,這些相關概念有:等壓面、熱力環(huán)流。
起點能力: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大氣壓強、等高線、物體熱脹冷縮、比熱容等知識。大氣壓強通常簡稱為大氣壓或氣壓,[4]氣壓隨海拔的升高而遞減,空氣密度的變化會引起氣壓的改變。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5]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圓滑的線,這條線就是等高線。[6]等高線的概念與等壓面的概念存在相吻合的關系,可以采用并列結合學習。
注釋:
[1]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8.
[2][美]加涅等.王小明等譯.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8.
[3]陳琦等.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68.
[4][5]彭前程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6,132.
[6]高培英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24.
[7]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