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娜
對于時下一些緊鑼密鼓的各種教師培訓,一些尊敬的教育專家們、名嘴們,請你們做好最樸素的工作,看看你們的教案,是否有一些法律法規(guī)的滯后性、單指性;是否有一些不能與時代同步、同行、同新的落后的教育言論;是否摻雜一些個人主義英雄色彩,要知道你們的聽眾不僅僅是經(jīng)驗老道,能夠?qū)彆r度勢地洞悉問題的老教師,更多的是初出茅廬,力壯山兮但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將來勢必要擔當教育重任的年輕教師們!因此,懇請你們?nèi)级笳f!
譬如,與曾經(jīng)在風口浪尖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還算能讓一些教育工作者“憤憤”之后也能端正“態(tài)度”的名人名言相比,現(xiàn)在一些由此衍生出來的雷人雷己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師”,“沒有壞學生,只有差老師”之類包含自我否定的駭人聳聽的論調(diào)著實不宜再談。如果想脫離本就平淡,平凡,修身正己,教書育人的清凈生活,非要學個跨界搞炒作,東施效顰,語不驚人死不休,來個“門事件”,從此前庭若市,那也不應(yīng)該去進行精神綁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只是想在學術(shù)上標新立異,但仍就熱衷潛心做學問,那么上述一些片面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的話語不是不可以講,只不過稍加修飾之后再講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的。那么,如何修飾呢?如何做到教師與學生的雙贏呢?我個人有以下幾點見解供參考:
首先,工作對一個人來講,不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證明自我、實現(xiàn)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的載體,所以,每個能走上工作崗位的人都會珍惜自己的工作,更何況是一個受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訓的人民教師呢!并且,在當今社會,能擁有一份相對穩(wěn)定,能自給自足,能自力更生的工作實屬不易!因此,一個有頭腦的人,一個能夠過五關(guān)斬六將,堂堂正正走上教書育人神圣崗位的人,不會傻得去“不好好教書”,去“心甘情愿”當一個“差老師”,去接受殘忍的末位淘汰,去丟掉自己的飯碗的!
其次,學生好,難道都是老師一人的功嗎?學生不好,難道都是老師一人的過嗎?說到這個問題,還得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歷史談起。在我國,這個觀點是陳鶴琴老先生最先提出的,只不過他已仙逝,否則的話,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荒謬演變的無稽之談。我個人認為,引用他人的言論,首先請尊重其初衷,如果斷章取義,實屬不該,這是對作者的極大不敬;并且引用之人如果不僅不認真鉆研作者的學術(shù)作品還妄自揣摩其本意,擅自更改,拿出來嚇人,這就更不應(yīng)該了,畢竟引用之人中的一些被別人稱之為“專家”,那他的言論就要對大眾的精神健康負責!陳鶴琴老先生的一段教育思想:“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huán)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yǎng)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fā)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yǎng)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yīng)負完全的責任。”
至此,引用先生話的人,演繹先生話的人,其他所有的人,是否對此前的一些話語有了不同的“認知”呢?
所以,好與不好未必都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兒,家庭、社會等等一切因素都可能成就一個孩子,也都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當然,這里絕對不是在推卸一個老師教書育人的責任,相反的正是在探討學生好與不好的原因,客觀地剖析教師的工作,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才能對癥下藥。
最后,解決問題的藥方由誰來開呢?恐怕僅憑你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思想也是在進步,簡單的照搬照抄過去的教育思想方法來教育現(xiàn)在的學生萬萬不可,不僅不會奏效,還會弄得自己遍體鱗傷,所以教育應(yīng)該是一棵常青樹,應(yīng)該不斷新陳代謝,應(yīng)該拿出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來教育當代的人,可以說任重而道遠,那么作為抽象的教育方法和客觀存在的學生的連接紐帶——教師,自然就責無旁貸了,同時對教師的培訓也必須與時俱進了!
所以,我建議不妨這樣去講:只要擁有與時俱進的科學教育理念,就沒有教不好的差學生,也沒有不會教的壞老師!另外,伴隨著新獨生時代的80后、90后絕對講人權(quán)的新新人民教師陸續(xù)走上工作崗位,一場教育理念的革命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顛覆的不是傳統(tǒng),而是不合時宜的理念!一幕嶄新的,富有時代氣息和生命力的教育新篇章即將問世,中華之崛起將更給力,教育名嘴們,你們準備好培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