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清 王輝 閆創(chuàng)新
摘要:試驗選擇信陽市城區(qū)10種灌木,采取1~3年施肥1次和每年施2~4次肥等頻次,觀察施肥效果。結(jié)果表明:施肥對灌木枝葉生長量、枯死枝葉量和景觀效果的影響顯著。每年施肥3次,灌木枝葉生長量可以達到最大值,每年施肥2次,灌木可以達到最佳景觀效果。對于觀花灌木,在花后增施1次肥,能夠保證第2年大量開花。
關(guān)鍵詞:灌木;施肥效果;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S158.3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4)04-0036-02
在國家園林城市創(chuàng)建過程中,河南省信陽市完成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公園綠地建設(shè)。但由于城市綠地多頭管理,沒有統(tǒng)一的養(yǎng)護標(biāo)準,沒有科學(xué)的技術(shù)規(guī)范,造成大部分灌木長勢弱,景觀效果一般\[1-2\]。由于信陽處于秦嶺—淮河分界線上,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因此,如何養(yǎng)護管理這些城市灌木,以相對較低的成本保持優(yōu)美的景觀效果,顯得極為重要。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信陽市處于北亞熱帶向北暖溫帶過渡區(qū),季節(jié)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2 ℃,年平均降水量1 1497 mm,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氣候溫暖濕潤,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良好,能滿足多種植物培育和生長的需要。
1.2試驗材料
2009年10月,以信陽市中心城區(qū)主要灌木為試驗對象,選擇栽植密度為3 m×3 m的7~8年生梅Cerasus serrulata、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 persica f. duplex.、櫻花Cerasus serrulata、紫荊Cercis chinensis、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連翹Forsythia suspens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石榴Punica granatum、紅楓Acer palmatum f.atropurpureum等。
1.3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試驗設(shè)6個處理,每個處理設(shè)3次重復(fù),每重復(fù)10株,施用方式均采用環(huán)狀溝施,不同試驗處理見表1。
施用肥料選用含氮量46%的尿素和有效養(yǎng)分含量42%的復(fù)合肥,復(fù)合肥中總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百分含量為21∶10∶11 。用鋼卷尺在每年秋季樹木停止生長時調(diào)查枝條生長量,在樹木生長期每10天調(diào)查記錄死枝量、病蟲株數(shù)和葉形態(tài)、葉色、花量等生長指標(biāo),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每年施1次肥,其年均生長量是未施肥灌木的29倍,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垂絲海棠,年施1次肥是未施肥的43倍;其次是紫荊,年施1次肥是未施肥的38倍;增長最慢的是櫻花和碧桃,年施1次肥是未施肥的23倍和25倍。
可以看出,年施肥次數(shù)越多,生長量越大,長勢越好。樹葉也逐步由薄變厚、由小變大,葉色由暗綠無光逐步變?yōu)轷r綠光亮。由不開花或開花少、花小、花期短,逐步變?yōu)殚_花及時、花多花大色艷,花期長。年施肥3次以上枝葉生長量基本不再增加。
2.2施肥對枯死枝葉量的影響
不施肥的灌木長勢弱,葉小而薄,新枝生長慢,葉易黃易落,發(fā)生病蟲害的頻率較高,枯死枝的數(shù)量高達265%。每3年施1次肥,生長勢明顯優(yōu)于不施肥的情況,黃葉相對比較多,但每年枯死枝仍高達118%。每2年施1次肥,黃葉落葉明顯減少,每年的枯死枝只有53%。每年施1次肥,黃葉落葉已很少,每年的死枝枯枝2%左右。每年施2次肥,新枝生長量大且基本穩(wěn)定在較高的水平,樹葉大而厚,基本沒有黃葉,枯死枝僅占07%左右。每年施肥3次以上,僅生長量有少微增加,和每年施肥2次的效果基本一樣。
2.3施肥對灌木景觀效果的影響
從景觀效果來看,不施肥的灌木長勢差,葉小而薄,葉色暗而無光澤,新枝生長慢,樹冠不整齊不完整,黃葉落葉多,不開花或開花很少,景觀效果很差。每3年施1次肥,明顯優(yōu)于不施肥的情況,但黃葉相對比較多,開花不夠及時,大小年現(xiàn)象比較明顯,花較小,景觀效果比較差。每2年施1次肥,新枝生長量、葉子大小和光澤度、冠形、生長勢等,有了明顯的提高,黃葉落葉明顯減少,花雖小但每年開花基本正常,每年施1次肥,比每2年施肥1次的情況又有改觀,黃葉落葉已經(jīng)很少,每年開花也比較正常,花相對較大,冠形已經(jīng)很完整,景觀效果比較好。每年施2次肥,新枝生長量大且基本穩(wěn)定在較高的水平,樹葉大而厚,葉色純正光亮,樹冠完整豐滿,樹形優(yōu)美,開花及時,花期較長,花朵大而艷,景觀效果基本達到了最優(yōu)化。每年施肥3次以上,僅生長量有少微增加,從景觀效果來看,和每年施肥2次的景觀效果基本一樣。
3結(jié)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施肥頻次對灌木枝葉生長量、枯死枝葉量和景觀效果的影響顯著。不同樹種,施肥次數(shù)的變化,對景觀效果的影響也不一樣。一般灌木樹種,每2年施1次肥就會有一定的景觀效果。每年施1次肥能有較好的景觀效果,每年施2次肥景觀效果基本能達到或接近最優(yōu)化。而對于梅、碧桃、櫻花等以觀花灌木,在秋冬季和春季施肥的基礎(chǔ)上,于花后再增施一次肥,能迅速補充灌木因開花而消耗的大量養(yǎng)分,加快樹勢恢復(fù),促進花芽分化\[2\],從而保證第二年能大量開花,保持較好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閆創(chuàng)新,鄒抒衡.城市公園綠地管理機制改革研究\[J\].綠色科技,2012,(10):11-12.
\[2\]尹如春.綠化樹木施肥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4):232-233.(責(zé)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