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中華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是小學數(shù)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是適應小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必然選擇,本文將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小學學科,是順應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而開展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它的研究與學習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就使得小學信息技術課在開展過程中得不到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課是以動手操作為主的實踐課,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能以教授一般學科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信息技術課。要想獲得高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需要教師從教學觀念、教學設備、課程備課等多方面進行革新。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現(xiàn)狀
首先,由于信息技術并不作為升學考試科目,加上長期以來很多人對信息技術學科存有偏見,比如,信息技術是讓學生輕松的學科,是學生的“上網(wǎng)課”,導致不少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不夠。其次,由于信息技術課程重在上機動手操作,上課的教室也是設備先進的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思維很容易受到干擾。這樣,把原本應該用于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完全轉移到了游戲上,從而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缺乏興趣,造成課堂紀律差。再次,課程缺乏統(tǒng)一的授課標準,導致教師教學的隨意性大,課前準備不充分。最后,大部分學校在教授信息技術課時,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難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1、轉變教師角色,尊重學生地位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讓我們看到,在如今的教育教學中,學生應當發(fā)揮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輔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這些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完全不同的。我看到,雖然新課改已經(jīng)推廣了一段時間了,可有部分教師依舊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對課堂教學大包大攬,生怕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夠全面,其實這不是愛學生,而是害學生。從眼下看好像學生學到了更多一些的知識,但學生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知識,如何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產(chǎn)生規(guī)律,所以教師必須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F(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提倡的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育模式,教師應該作為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協(xié)同者來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當今,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某個常用計算機軟件為例來講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與使用過程,以常用計算機程序為例來講解時,要注意把軟件中存在的共性與關鍵性問題清晰準確地講解出來,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軟件的了解與運用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以主人翁的學習態(tài)度來對待學習。
2、提升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平時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shù)乩靡恍┯螒騺磉M行對計算機的簡單講解,比如,紙牌游戲就是一款最基礎的游戲軟件,通過教導學生如何來玩紙牌游戲,讓學生充分感覺到計算機中蘊含的趣味性,從而喜歡上計算機。這種游戲性的教學方式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還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不知不覺中學生使用電腦的技能就掌握在手了。另外,計算機可以查閱資料,當講到此處時,可以帶領學生來進行一遍百度搜索資料的過程,通過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
3、強化課堂互動,增進知識理解
小學生具有天生好動、好奇心又旺盛的個性特點,初見計算機可能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得課堂紀律難以有效維持,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的方式來規(guī)律課堂秩序,可以從兩方面來實施合作式探究教學。首先,教師要將學生分層次地組成合作性小組。我們都知道,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不同差異性,具體表現(xiàn)在興趣愛好、能力水平以及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中,分層次就是要通過這些差異來將“志同道合”的學生組織在一起,組成恰當?shù)暮献餍〗M,讓他們通過對計算機的合作探討,有效地增加計算機知識并且體驗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競爭。在教學
活動中,要設立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來促進小組之間的競爭。在課時結束時,對小組合作完成的學習進度來評測小組成績,通過各個小組之間的評比,來不斷找出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實現(xiàn)。
4、提升自主性,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自主探究能力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出發(fā)。學生只有在面對感興趣的事物時,才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欲望。因此,要想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興趣就必須借助于課堂教
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巧妙地引入情境中,利用情境來感發(fā)他們主動探索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動性;其次,要以任務來驅動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探究。新課程的大綱中有提出,教學,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傳授不僅利于學生目前對信息技術的學習,還有利于他們以后人生道路的學習。在計算機教學課堂上,學生被情境觸動后,主動進入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也就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了,這時,教師應該設立明確的學習任務,任務的設計要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此外,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實踐需求性極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實踐、自主操作的能力。通過自主的實踐操作,可以有效鞏固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操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牢靠,構建的知識框架更扎實。
綜上所述,創(chuàng)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必由之路。高效課堂的構建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高校課堂實現(xiàn)的
關鍵是要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高效性還需要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艷.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4(2):46.
[2] 郭玉梅.淺析小學信息技術化的素質教育教學[J].商情.2014(30):266.
[3] 任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初探[J].小學教研周刊.201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