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哲
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整合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稑藴省芬悦枋鰧W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fā)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一旦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能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之中,變“苦學”為“樂學”。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去了解學生的喜好,英語課堂中的游戲、競賽、繪畫、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學生喜愛的,采用教學卡片、圖片等直觀教具以及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學中集知識和趣味為一體,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動物”時,我先復習pig、dog、cat 、 duck, 再跟著音樂學唱“monkey and tiger”這首歌,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學會monkey 和tiger,再用這首歌教學elephant和 panda ,接著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不斷出現(xiàn)所學的小動物,來鞏固所學的英語單詞,再以競賽的形式開展看圖猜動物的游戲。有趣的游戲 ,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觀察力和表演能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索知識,開發(fā)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時,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畫下來,比一比看誰的春天最美麗。我的話音剛一落,同學們就積極行動起來,他們拿起彩色筆,認真畫了起來,一會兒,孩子們手中的一張張百紙就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春天,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學生的陣陣掌聲,在掌聲中,學生的興趣更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Friends with English》要求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具備初步的寫作能力。寫是書面表達和一種傳遞信息的交際能力,是小學英語學習中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新課標》環(huán)境下,如何在起步階段抓好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并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值得我們不斷探索和總結。
一、通過點、線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句子的能力。
任何語言都有內在聯(lián)系。英語也不例外,這種聯(lián)系無非就是:詞—詞組—句子。許多學生無從下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詞匯貧乏,詞組不認識,句子不會譯。要攻克這一難點,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記單詞的督促和檢查,另一方面要提高單詞教學的主動性、靈活性、趣味性。激發(fā)起學生想學,想記的欲望。如,顏色單詞“green”、“brown”分別是“綠色”、“棕色”的意思,而大寫“Green”、“Brown”則是姓氏“格林”、“布朗”的意思。我還指導學生每見到一個單詞,從詞性、近義詞、反義詞、相關詞組等方面找一找與其有聯(lián)系的詞或句。這樣不但拓展了詞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學單詞、背單詞的興趣。如,go “去”這個單詞,是動詞。反義詞是come。相關的詞組常用的有:go home , go to school , go to bed , go to sleep ,go on ,ect.詞組增加了單詞的內涵,增加了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如何才能把詞、詞組正確且恰到好處地運用到句子中呢?
二、注意英漢差異,使用正確的英語表達法。
許多學生寫英文短文,都習慣用漢語去思考。寫出來的句子,讀起來很拗口,句意生硬,令人費解。甚至有的學生將漢語句子逐一對照譯成英語單詞,拼湊成句子。這些差異只要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在實際運用中應用地恰到好處。英語寫作才能更規(guī)范,更標準,更符合英美人的表達習慣。
三、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作文訓練之前,我首先把學生分組。各組都包含優(yōu)生、中等生和學困生。老師給出訓練題目后,先要求學生在組里進行討論,列出寫作提綱。然后各小組發(fā)言人代表小組發(fā)言,全班再質疑、討論、歸納。這樣,不僅避免學生跑題、走題,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討論出提綱后,各小組再次討論,將中心句、重要句落到實處。作好以好帶差的工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動筆寫了。寫好后,各學生在小組中朗讀自己的文章,在組內進行首輪的改錯。最后,老師抽幾篇作為范文,在全班進行集體講評,指導學生改錯,寫出更規(guī)范、更符合英美語言習慣的好詞、好句。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學會了評價。合作學習也可以縮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差異。
總之,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在老師有計劃的組織、有序的訓練和耐心幫助、正確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積極密切的配合是能夠得以逐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