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8月5日,日本理化所再生醫(yī)學中心負責人笹井芳樹由于學術不端行為曝光后,自殺身亡,這一事件一時間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并引發(fā)了全世界范圍內對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的探討。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是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之根本??v觀近年來的學術不端行為,我們發(fā)現其背后存在著很多原因。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之路,任總而道遠。
【關鍵詞】學術道德 科研誠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17-02
2014年8月5日,日本理化所再生醫(yī)學中心負責人笹井芳樹被發(fā)現自殺身亡,這一事件一時間轟動了整個科學界。該事件的起因是,2014年1月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發(fā)表了兩篇關于STAP細胞的論文,在該論文中指出通過酸浴等刺激能夠使成體細胞獲得干細胞性質。在論文發(fā)表后,眾多科學家質疑其真實性,并且通過驗證,發(fā)現該論文確實存在篡改數據和捏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笹井芳樹作為論文的共同作者,在未親自確認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的前提下,放任其論文的發(fā)表,負有重大的、不可推卸責任。
該事件的發(fā)生引發(fā)了一系列對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的探討。學術道德是科研治學的根基,任何科研工作離開了這個根基,都不能正常健康的發(fā)展,任何科研成果,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而科學工作者處于社會知識體系的前沿,他們的一舉一動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對整個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縱觀近些年來由于違反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導致的學術問題,我們會發(fā)現,學術不端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且無法根除,是因為其存在著很多更深遠的原因,這些原因盤根錯節(jié),導致堅守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一直是一個口號,無法真正得到落實。
一、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
(一)激進的國家期望
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毋庸置疑,國家之間的較量也上升到了科技和人才的較量,所以很多國家給予科學家們過大的期望,希望科學家們能夠通過科研成果給自己的國家打開另一扇發(fā)展之門,為科技進步提供更好的階梯。但是事與愿違,過多的期望往往會帶來相反的結果。
2004年,韓國科學家、克隆專家黃禹錫宣稱其成功從克隆人胚胎中獲得了干細胞株,這一成果一度領人們對干細胞的發(fā)展前景充滿希望。但是最終還是發(fā)現其科研成果及兩篇論文均為偽造,并不屬實。其兩篇論文被撤回,牽連該論文的科學家也都相應的收到了懲處。
使黃禹錫第一次躍入韓國人視野是他于2004年3月,他首次利用人類體細胞克隆出人類胚胎并在《科學》上發(fā)表。2005年5月,他成功培育出與捐獻體細胞的患者基因相同的胚胎,并第二次在《科學》上發(fā)表。從此被韓國人一度視為“克隆先鋒”、韓國國家英雄以及韓國的國家未來。黃禹錫事件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一個科學家的倫理道德問題,但同時也反映了在出現科研誠信問題時,韓國國家及韓國人民的態(tài)度問題,他們并不是手誅筆伐,而是包庇、維護、同情甚至是縱容。在得到了國民層面的信任后,黃禹錫從民間機構及政府機構騙取近2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有報道記載,從來沒有一個科學家被整個民族寄予如此大的期望,當這個科學家倒下的時候,整個國家的人民都驚呆了。很長一段時間,韓國人民都無法接受韓國英雄淪為學術不端者的這個事實。
(二)嚴格的國家制度
在國家制度的諸多方面,很多從事科研的學者和個人都必須通過發(fā)表科研成果及學術論文來獲得學位、職稱及科研經費。在這些制度的壓力之下,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也應時而生。
2007年,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林國強院士發(fā)現其指導的女博士的論文中存在數據造假情況,通過半年時間進行驗證,證實了該博士存在學術數據造假的不端行為,所以林院士撤回了其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的論文,并提請國務院學位辦撤銷女博士的學位。該學生為了順利畢業(yè)拿到學位,在科研并未得到確切結果的時候,自己虛擬了實驗結果。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自取滅亡。
無獨有偶,2009年,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湛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及其跨國投資戰(zhàn)略》的過程中,有兩篇論文存在抄襲現象。其中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上的一篇論文及在《上海大學學報》上的一篇論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襲現象。上海大學發(fā)現該事件后,對其做出了撤銷全部職務的處分。該教授為了能夠完成國家基金項目,通過抄襲他人論文的方式,結果只能讓他這么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毀于一旦。
(三)眾多的利益驅使
為了學校自身的發(fā)展,以及推進國家科研的進步,很多學校都會根據論文發(fā)表的情況,進行數額不等的獎勵。有些獎勵數目也相當可觀。在這些利益的驅使下,有些學生甚至導師因為一時的貪念,終其一生的科研道路。
2009年,井岡山大學化工學院的講師、碩士鐘華和工學院的講師、碩士劉濤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上的總共70篇文章被發(fā)現存在數據作假偽造的學術不端行為,這些論文被一次性的撤銷。井岡山大學鑒于該行為情節(jié)嚴重,影響極其惡劣,決定開除鐘華、劉濤的一切職務。并且收獲所有現金獎勵。該事件的起因在某種程度上源于2006年施行的《井岡山學院科研工作獎勵辦法(試行)》。在辦法中規(guī)定,根據發(fā)表文章點數的不同,給予作者數額不等的獎勵。很多教師與學生就是在這些金錢的獎勵的誘惑下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其結果也必定是人財兩空。
(四)不完善的監(jiān)管制度
由于監(jiān)管制度不能跟上科技發(fā)展的步伐,所以很多新的文章、新的成果展示給社會時,社會并不能進行及時反饋,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很多科學工作者就是鉆了這個空子,以至于其學術不端行為可以招搖于世。
2008年,中國科學家戴德哉收到舉報信后,通過調查發(fā)現其已畢業(yè)的博士生賀海波在《國際心臟病學雜志》發(fā)表的兩篇論文不僅剽竊了自己實驗室的資料,且在實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拼湊和杜撰。隨后賀海波當時所在單位浙江大學對賀海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發(fā)現其共發(fā)表8篇假學術論文。并且還憑借這8篇假學術論文被聘為浙江大學副教授。通過更深入的調查,發(fā)現其所在實驗室及其相關實驗人員共有20篇論文涉及學術道德問題,包括剽竊抄襲他人數據,一稿多投,部分圖表數據張冠李戴,擅署他人姓名,擅自標注他人基金,捏造專家潤色英文文章等學術不端行為。
順藤摸瓜,發(fā)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賀海波的合作導師李連達學術論文涉嫌造假。在賀海波的8篇造假論文的作者里,均含有李連達的名字。并對李連達06年以來發(fā)表的論文進行進一步審查,發(fā)現共16篇論文涉及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情況。該事件發(fā)生后,浙江大學開除了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中國工程院也公開承認李連達院士對此事負有在科學道德建設方面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監(jiān)管督查不嚴的責任。
試猜想,如果當初沒有那封舉報信,這一連串的學術不端應為仍然蒙蔽著大家的眼睛??梢?,學術監(jiān)管的完善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五)淡薄無知的學術道德意識
學術不端是指在科學研究的結果中存在捏造、篡改、剽竊、偽造數據和結果等現象的行為。
很多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一些學生,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并不十分明確,學術道德意識淡薄,又由于一些不良學風及學術失范行為的影響,導致其急功近利,走上學術不端的不歸路。那么,對于學術道德的理解及宣傳應該成為我們科研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如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
(一)抓好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人才的教育。今天的研究生在很大比例上就會成為將來科研工作中的中流砥柱,成為科研道路上的開拓者。不良的科研風氣往往會影響一代人,所以只有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規(guī)范,給研究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建立一個完善的研究生養(yǎng)成教育制度,提高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誠信品質,才能從根本上根除學術不端思想的萌芽。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抓好研究生教育呢?
1.落實學術道德教育,培養(yǎng)自覺的學術道德意識
研究生的教育往往被誤解為對其專業(yè)知識和科研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研究生學術道德的培養(yǎng)。一個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的研究生算是一個優(yōu)秀的研究生嗎?當然不算。因為即使你的專業(yè)知識再過硬,實驗技能再嫻熟,但是沒有學術道德意識,或者學術道德意識淡薄,那么終究有一天他會掉入學術不端的漩渦,從此他們學術品質一敗涂地,學術誠信也一文不值。
因此,研究生入學伊始,就要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道德考評。學術道德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常規(guī)課程,名師論壇,學術沙龍,知名人士講座等形式展開。學術考評的方式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可以通過期末考試,調查問卷,交流談心,辯論比賽形式進行。這樣可以讓枯燥的條款和理論知識變得更容易被研究生們接受,使其深入身心。
2.完善學術道德管理,建立完備的學術道德制度
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監(jiān)管人。對于導師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要提高導師自身的學術道德意識,同時也要督促其對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監(jiān)管。在學校層面上,應該建立更加完備的教師監(jiān)管制度和研究生管理制度。一旦發(fā)現學術不端行為,那么該研究生所在的實驗室和其導師也難脫其咎。
只有在導師的心中牢固樹立了學術道德的重要性,才可以通過躬親示范影響研究生,通過言傳身教感染研究生,通過嚴格要求培養(yǎng)研究生,通過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研究生。讓研究生在科研學習中,警鐘長鳴,不敢越雷池一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樹立學術道德模范,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術道德環(huán)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研究生們目睹了很多學術不端行為后果的同時,在其身邊樹立一個或者若干個優(yōu)秀的榜樣,更有利于研究生們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品質。
榜樣的樹立可以通過校內評選以及院系推薦等方式進行。通過身邊的影響和適當的激勵使研究生們能夠更加重視學術道德建設和自身學術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二)抓好導師管理
導師作為科研工作的領頭羊,在科研和教學兩肩擔的巨大工作量,以及科研考評和教學考評并重的巨大壓力下,一時間將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拋之腦后,想通過學術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達到自己完成考評優(yōu)秀甚至是升職的目的。
這一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導師自身受到的學術道德教育不足,導致其沒有堅定的科研誠信理念,存在投機取巧和不勞而獲的心理。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科研與學術容不得半點沙子,這些學術不端行為只能會葬送了他們的科研道路,讓他們后悔莫及。
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事件發(fā)生呢?這就要求學校要抓好導師的管理。在導師進校后,就對其進行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教育,對其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監(jiān)管。制定嚴厲的懲處制度和獎勵制度。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導師絕不姑息,一定嚴懲;對導師指導的學生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導師也要同樣受到懲處。這樣,導師們自然會摒棄那些學術不端行為,認真嚴謹誠信的完成科研工作。
(三)抓好學術監(jiān)管
我們這里所提到的學術監(jiān)管,包括多個層面:整個社會對于各個國家的學術監(jiān)管;國家對于學校的學術監(jiān)管;學校對于各個學院的學術監(jiān)管;學院對于各個導師的學術監(jiān)管;導師對于各個學生的學術監(jiān)管。只有將學術監(jiān)管放在科研考評的重要地位,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科研人員對學術道德的重視程度,從根源上阻斷學術不端之路。
學術監(jiān)管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和嚴峻的工程,需要我們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民族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完善自身的學術道德品質。我們自己也要意識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做學問就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沒有捷徑可走。
三、總結
一個良好的學術道德風氣不僅影響著學術科研界的傳承與發(fā)展,同時還影響著整個國家、民族、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價值體系和精神面貌。往往科學家的成果與思想不僅僅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同時還會對這個民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引力量。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覷,不僅會阻礙民族學術科研的發(fā)展,阻礙社會科技的進步,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在“誠信危機”出現之前,我們就應該做出預警,誠信乃立國立家之根本,我們應該握緊誠信這把利劍,將學術不端行為扼殺在搖籃里。建立一個良好的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是大勢所趨,時不我待。
參考文獻:
[1]Francis L.Macrina.科研誠信(第三版)負責任的科研行為教程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譚駿(1974年-),男,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武漢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科研與研究生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