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發(fā)德
“生物”這門課在初中階段,由于不是中考考試科目,故不能受到重視。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不被重視的現(xiàn)實情況下,面向全體中學生,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學會生物學的科學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們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生物教學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我們教師就得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一、突出課堂導入,提高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每一節(jié)課來講,開頭一定要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教學內容。比如:在講到“光合作用”一節(jié)時,可以“為什么‘紅花還需綠葉襯?”來引入;在講到“水分代謝”一節(jié)時,可以“為什么‘大樹底下 好乘涼?”來開頭;與“礦質代謝”有關的諺語,“莊稼一支花,全靠肥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等。以上這些都是有關習語、諺語的應用,另外也可以在進入新課之前,給學生講一些有關的故事。譬如:講“生物的進化”時,可以先講講圣經(jīng)中的上帝造人,中國古代的“女媧造人”等故事。講“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時,可以 “揠苗助長”的故事引入等等。
二、突出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之中去。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fā)學生進行科技制作“肘關節(jié)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后產(chǎn)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fā),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jié)、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
三、突出情感調節(jié),提高認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郁、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xiàn)“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jù)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例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關于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學生覺得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講此知識之前,先講個故事或諺語,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克隆”技術、“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等,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愉快、興奮的正面情緒狀態(tài)下,再畫出若干個從屬關系的包涵圖表來解釋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學生就會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應用情感調節(jié),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突出穿插聯(lián)系,提高學用水平
一般來講,學生對生活中的事都比較感興趣。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首先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再者可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可利用剛學到的東西解釋一些疑問。譬如:在講了細胞衰老的特征之后,可以提問“為什么老年人一般皮膚干燥,而且面部、手背常出現(xiàn)老年斑?為什么老年人一般對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講到“光合作用的合理利用” 時,可提問“為什么栽種農作物時,要講究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在講到“植物對水分的利用-蒸騰作用”,可提出為什么在移栽植物時要帶泥?為什么剛被移栽時會出現(xiàn)萎蔫?等等。
五、突出科學熱點,擴大學生視野
生物學科的發(fā)展,是21 世紀科技發(fā)展的主題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要獲得最新的信息會變得很容易,而且學生對此也會很感興趣。比如“試管嬰兒”的誕生,“人體基因組計劃”等等。具體一點比如學習細胞全能性時,可講講“克隆羊”的產(chǎn)生;在學了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就可以給學生講講“親子鑒定”。講講這些內容,讓學生熟悉當今世界生物學的新成就,了解未來生物學的發(fā)展趨勢,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到生物學是很重要的,強烈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六、突出實驗教學,提高動手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驗才能對有些知識更明確地認識、理解。也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我們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動手實驗,不僅課本上要求的實驗,還可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并親自去做,去驗證。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牢靠掌握,而且能夠熟練應用。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