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建國 崔會玲 司元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知識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信息社會中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學習顯得由為重要,它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合作公事能力呢?
一、樹立合作意識
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陽”,一家人全圍著他(她)一人轉,在一種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下,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養(yǎng)成了凡事以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教學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教師讓學生將課文讀給同桌聽,有的是同桌兩人爭著要先讀“我先讀”、“你要先聽我讀”……結果是爭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兩人就坐在那兒慪氣,誰也不讀;有的是你讀給我聽可以,我就不讀給你聽;還有的干脆互不搭理,各讀各的;更有甚者既不聽人讀,自己也不讀。(低年級更明顯)這此學生的頭腦中還缺乏合作的意識,這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樹立合作意識的教育,要告訴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工作項目必須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知識更新飛快,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合作中完成任務,不僅可以事半功倍節(jié)省時間、精力,還可以從合作伙伴那里學到知識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更重要的是在合作過程中提高合作意識,增強合作能力,這將使你收益終生。
二、提供合作平臺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加強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構建一種更適合學生成長的互動的教與學、師與生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把信息技術有機化介入教學,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的硬件環(huán)境,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專題質疑、問題研討、個別輔導和感情交流,以及師生與外校外地外界的鏈接,為學生的合作共事搭建一個信息技術平臺。我們平時教學用得較多也比較便于操作是局域網。教學實踐證明局域網拓展了學生網絡實踐、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空間,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是非常有利的。通過在局域網中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資源共享,明白在自己的計算機中怎樣設置可以讓合作的同學獲取自己的資料。通過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這種合作形式,不僅可以鍛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進而樹立起合作意識和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創(chuàng)新合作方法
合作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惟有讓學生想去參與、樂于去參與的合作形式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優(yōu)化合作效果。因此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任務要盡可能靈活,留有選擇的余地。學生的合作方式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由組合的愿望。在向學生提供合作任務后,讓學生圍繞任務要求,由合作伙伴共同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任務,一方面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找到共同的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共同的興趣,才會有共同的合作激情,雙方才會以飽滿的熱情,共同努力,團結合作,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融洽地就共同的主題進行友好的討論,遇到問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四、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好進行合作的任務,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我們除了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外,還可以突破書本知識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而不斷優(yōu)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三顧茅廬》前,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幾個合作任務:人物圖片展(簡介人物性格)、一顧茅廬簡介、二顧茅廬簡介、其他。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信息搜集,然后在課堂上再進行交流,最后共同完成一份小報的設計,要求和發(fā)行的報紙一樣有主編、美工、排版等并署名打印,大家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發(fā)行”,個個拿出看家本領,自主搜集、合作交流、修改整理,通力協(xié)作后打印出來的小報超乎我原來的想象,看來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是無窮的。
總之,現代科技所創(chuàng)造的多媒體與網絡技術,以它的快捷性、參與性、交互性,極大地拓展了學習者的知識領域。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公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可以便于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和進度,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起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