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波
【教學目的及要求】
一、知識目標
1.依據(jù)直線與圓的方程,能熟練求出它們的交點坐標。
2.能熟練運用幾何法或代數(shù)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兩種方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解析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交流表達的能力。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小組合作探究。
一、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初中對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已有所了解,但不會根據(jù)直線與圓的方程來判斷位置關系;學生喜歡交流,但對數(shù)學學科缺乏耐心。
二、教法、學法分析
1.針對學生的特點,打破以教師為主的課堂常規(guī)。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為: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成果展示—歸納總結。
本班有36名同學,將其分成六個小組。
2.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學生有機會去思考,并會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及應用。
【教具】
多媒體投影設備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課件太陽冉冉升起的情景。(5分鐘)
提出問題1: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關系?
問題2:把太陽看作圓、地平線看作直線它們的位置關系又如何?
問題3: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是什么?
問題4:如何根據(jù)直線方程與圓的方程來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問題5: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每種關系中直線同圓的交點個數(shù)各是多少?
新課講授:
一、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問題1:判斷直線l:y=x+2和圓O:x2+y2=2的位置關系。(第一和第二小組討論)
問題2:判斷直線l:y=6-3x和圓O:x2+y2-2y-4=0的位置關系。(第三和第四小組討論)
問題3:判斷直線l:y=x+6和圓O:x2+y2-2y-4=0的位置關系。(第五和第六小組討論)
說明:5分鐘后,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在投影儀上展示討論的結果并講解分析過程。
展示的結果各種各樣,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如下:
1.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直線與圓的圖形來判斷位置關系。
2.將直線與圓的方程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根據(jù)交點的個數(shù)來判斷位置關系,稱為代數(shù)法。
交點個數(shù):0、1、2。
位置關系:相離、相切、相交。
3.依據(jù)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之間的關系來判斷,稱為幾何法。
當d>r時,直線與圓無交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相離。
當d=r時,直線與圓有1個交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相切。
當d 二、鞏固練習 1.已知直線l:x+y+C=0和圓M:(x-1)2+(y+1)2=4,問C為何值時,直線l與圓M分別相交、相切、相離? 教師提示:題中圓心坐標是什么?半徑呢?圓心到直線l的距離是多少?直線與圓有什么位置關系? 注意:解絕對值不等式易發(fā)生錯誤,要細心。(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 抽出兩個小組分別展示,師生共同評析。(10分鐘) 2.已知圓x2+y2-2x+4y=0與直線y=kx+4,問k為何值時,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自習時再抽出兩個小組分別展示) 三、小結(4分鐘) 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代數(shù)解法。(解方程組) 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幾何解法。(比較d與r的關系)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所學內(nèi)容) 四、布置作業(yè)(1分鐘) 教材第100頁習題第1~3題。 教材第100頁習題第7,8題。 (作者單位 山西省芮城縣第一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