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 要:本文對英漢兩種語言中動物習語的文化差異做了對比研究。文章主要關注動物的文化內涵和其聯想意義,動物形象在英漢習語中的異同,英漢動物習語所用設喻形象及喻意。通過舉例分析,揭示英漢動物習語的文化內涵及各自的文化特點。
關鍵詞:動物習語;文化差異;英漢習語
人類的日常生活與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關系非常緊密。語言也不例外,英語中就有許多表達法與動物有關,在此我們只關注與動物有關的一些英語習語。在所有動物中,狗和馬在習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來自不同的民族對于認識動物表象上面都是不同的,但是因為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影響不同,他們加之動物身上的聯想意義卻很不相同。目前,學術界的人們把關注的焦點多數放在了“語言共性”和“規(guī)則性”(韓紅,2002),忽視對不同個體的個性研究。本文正是從對比的角度出發(fā),探討英漢動物習語的喻體及其聯想意義的文化差異。
1、個體的文化聯想
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下,每個人對客觀世界的不同種類都要其情感體驗和感知人事,當人們對好和壞、美丑、善惡等內涵賦予不同的個體時,對其文化想象就產生了。聯想的意義是通過心理手段等一下情況下比如象征構建、類比等語言世界。含有動物名稱的習語在漢英語言中有很多,但因為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卻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或文化聯想。鄧炎昌將英漢兩種語言中某些詞語的語義層次歸為4類,其中第四類表明:詞語的基本意義“大體相同”,但其附加意義卻有“相當大的差異”(鄧炎昌,1995)。
例如“孔雀”在中英文化里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強調重點。在中國文化里,孔雀是美麗、優(yōu)雅、高貴的象征,所以中國文化有以孔雀為主題的歌曲、舞蹈、詩句、文章等等。而西方文化往往把孔雀看作高傲的動物,它代表著驕傲、自負、炫耀和囂張。像他們常使用的習語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樣驕傲),play the peacock(妄自尊大)等。
2、動物形象不同但喻意相近
英漢動物習語用不同的喻體表達相近的喻意,很大程度上受到兩種不同的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等的影響。英語中有一個習語“as slippery as an eel”(狡猾而不可靠)。英語用“eel”(鱔魚)這一喻體表現一個人的品性,但漢語中沒有“狡猾如鱔魚”這種說法,而有“滑得像泥鰍”的習語。這對習語喻意相同,卻有著不同的喻體—eel和泥鰍。
在中國文化中,森林之王是虎,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獅子是百獸之王。英國人把獅子看作勇武、大膽、雄偉、莊嚴的象征,比如regal as a lion(獅子般的莊嚴);majestic as a lion(獅子般雄偉);put ones head into the lions mouth(鋌而走險)。而這一動物在中國文化里僅僅是一種勇猛強大的野獸,表示類似的喻意時習慣用虎這一動物作為喻體,比如“虎虎生威”、“虎背熊腰”、“虎口脫險”、“攔路虎”等。
3、動物形象相同且喻意相近
人與動物長期接觸導致人類對動物的本性和天性都有很深的了解,中西文化對某些動物的天性的理解是一致的。英漢常用語中也有一部分數字是來源于動物的習性和天習。“馬”這種動物在中國文化里是生命力的象征。它在中國的神話故事里頻頻出現,比如“千里馬”、“天馬”、“龍馬”等。西方文化也認為馬是速度、優(yōu)雅、高貴的代名詞。據《圣經·啟示錄》記載,耶穌和護衛(wèi)天國的軍士們都騎著白馬?!鞍遵R王子”是西方童話故事中的??汀kS著中西文化不斷地交流和融合,“dark horse(黑馬)”一詞成為媒體上經常出現的詞匯,也被中國的讀者所熟悉并使用。(包惠南,2003)
下面再舉一些中西文化理解相同的動物習語的例子?!懊鄯洹笔敲β怠⑶趧诘南笳?,如as busy as a bee(如蜜蜂般忙碌的);“狐貍”代表著狡猾,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as cunning as a fox(如狐貍般狡猾的);“羊”意味著溫順、純潔,如as innocent as a lamb(如羊羔般純潔的);“鳥兒”象征著自由,如as free as a bird(如鳥兒般自由的);“?!贝韽妷?、力氣大,如as strong as an ox(如牛般強壯的);“蝴蝶”表示美麗、愛美,如as light as a butterfly(如蝴蝶般輕盈的),social butterfly(交際花)。這些詞語非常形象地體現了動物的天性。這些習語在字面和內涵上都表達同樣的意義,表現出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喻意,在許多方面顯示出一致的特征。
4、動物形象相同但喻意相反
其中以某些具體的動物為喻體習語的,根據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存在著相反的聯想寓意。比如“喜鵲”在漢語中作為喻體出現所產生的聯想意義多是褒義的,“喜鵲叫,喜事到”、“喜鵲叫,貴賓到”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禪,而這一動物在英語中作為喻體卻有嘮叨的聯想意義。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面列舉兩個典型的例子?!膀稹痹跐h語中用作比喻時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是吉祥、幸福,而在英語中則恰恰相反,一提到“蝙蝠”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壞的意思。比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無珠),crazy as a bat(瘋得像蝙蝠),have bats in the belfry(發(fā)癡,異想天開)?!柏堫^鷹”在英語中作為喻體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是智慧、聰明,如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而漢語則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的習語,這意味著厄運將至,因為“貓頭鷹”在漢語中被視為是不祥之物,是兇兆的象征,一提到它就讓人感到心驚膽戰(zhàn)。
5、英漢動物習語的聯想空缺
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應詞中,一些詞在一種語言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其聯想意義必竟也會很豐富,而其對應詞在其所屬的語言中僅有理性意義,不存在對應的聯想,這就是聯想空缺。這一類詞由于聯想意義上有空缺現象,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或障礙。例如“bull”一詞在英語中有“笑話”的聯想意義,an Irish bull指“矛盾可笑的事情”?!苞Q”(crane)在中國文化里象征長壽,“松鶴延年”在漢語中成為給上了年紀的人祝壽時常出現的字眼?!靶Q”(silkworm)在英語文化中只是一種體積很小的小蟲而已,而中國文化就常常歌頌蠶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所表達的正是這種含義。
6、結語
本文簡單地對英漢習語中常見的以動物為喻體的習語做了對比分析,主要探討了其中的文化差異現象。英漢動物習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的不同主要受其所屬語言環(huán)境的地理因素、情感認識和思維方式的制約。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要對這樣的詞匯和語言現象多留心、多注意,在掌握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去學習具體詞匯和其他語言現象,這樣才能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包惠南.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
[3]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
[4] 韓紅.全球化語境下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J].外語學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