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東
摘 要:傳統(tǒng)概念教學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概念教學,必須是重過程而不是重知識,這在受各種因素制約的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村高中;生物;概念教學
每一學科的教學都是通過概念來概括和總結學科知識的,概念在學科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生物知識結構的基礎,高中的生物概念,是生物學習重要的基礎,掌握了準確的生物概念,就可以掌握基礎知識,進而提高解題技能,這是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也是農村高中教學中極易忽略的。
1 農村高中概念教學的困難
生物概念是建立和發(fā)展高中生物學科的基礎,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能明確地反映生物教學過程中的本質和特征,是知識體系的基本單位。基本概念能否掌握,是能否學好生物學知識的前提,學生學習素養(yǎng)中,也包含了概念教學。它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啟迪思維、培養(yǎng)智力的重要基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不重視概念教學的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難免大打折扣。
生物學概念大都相對抽象,對學生而言都比較陌生,較難把握,而學生在學習生物學以前,已經在生活中受家庭、媒體等影響,形成了其心目中的生物學概念,由于農村學生的生活空間的限制,缺少對生物學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又缺乏成人的正確指導,形成了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概念。例如人體內環(huán)境的概念,有很多學生受傳統(tǒng)語言的影響,認為既然是環(huán)境,都是人體之外的,細胞周圍的液體不能叫做內環(huán)境;再如植物的向光性,痛覺渴覺的產生部位等等也都經常會形成錯誤的概念,這樣的錯誤概念對學生以后學習產生很大影響,給學生接受正確概念造成阻力和障礙。
另外,日常習慣用語中的概念和生物學的準確概念性相同名詞不同含義造成的混淆,也是生物概念教學不可忽視的困難。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生物學現象習慣性的說法,有的是不科學的甚至錯誤的。例如物種的概念,生活形成的思維,學生習慣于把森林中的樹誤認為一種生物,還有不少同學把森林中所有的樹作為一個物種,把細菌也認為是一個物種,或者認為細菌、真菌、病毒是一樣的,這些日常生活形成的思維也造成我們生物學概念的教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2 農村高中傳統(tǒng)概念教學的不足
在新課改之前,高中生物教學也都重視生物概念的教學,但傳統(tǒng)的生物概念教學,主要強調生物概念的知識,對于概念的形成過程不予重視,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考試也只重考學生的記憶能力。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就背得滾瓜爛熟,但許多學生卻只學到光合作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沒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實質,這種僅靠記憶來學習生物概念,學生不可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對概念做進一步的理解;又如減數分裂的概念,只有短短幾句話,學生也很容易就記住減數分裂就是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分裂方式。但如果沒有結合相關的圖片和多媒體動畫,不但會影響學生對減數分裂的理解,還會影響有關配子形成的過程以及基因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的學習。舊的生物概念教學,雖然能加快教學速度,但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機械訓練方法,只讓學生死記硬背,被動接受,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了彌補這種缺陷,教師只好依靠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徹底放棄概念,沉迷于題目的汪洋大海中。
3 新課程理念下的農村高中生物概念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概念教學,必須是重過程而不是重知識 [1]。以前的生物概念教學,主要目標在知識和結論上,不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而實際上,知識是學生對外部世界的重新建構,自身知識的產生源于個體先前獲得的經驗和知識,信息加工的主體是學生,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依據這一目標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3.1 引入概念
生物學科概念的引入,應該符合學生的特點,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從生活、掛圖、模型、多媒體等直觀材料入手,為新概念學習打好基礎,同時激發(fā)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教師可以運用導入技能、演示技能優(yōu)化概念的引入。例如,在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概念教學中,由于學生對“穩(wěn)態(tài)”這個概念比較陌生,“穩(wěn)態(tài)”這個概念本身也比較抽象,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先在課前布置學生完成“體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的調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分組匯報體溫調查結果,再通過pH穩(wěn)定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以及生化六項化驗單的分析和討論,引入“穩(wěn)態(tài)”的概念。
3.2 形成并鞏固概念
引入概念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輔以教師的講解、板書技能優(yōu)化,讓學生形成準確的概念,并在運用中加以鞏固。概念的運用過程,也就是概念具體化的過程,學生通過概念的運用,糾正錯誤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練習提問等手段來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3.3 深化概念
在概念形成并鞏固之后,要對概念進行歸納、類比,根據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用一定的圖式組成一定的序列,形成明確的概念體系,讓學生得到一個具有清晰條理的知識網絡,既能理解新的概念,又能鞏固復習已學過的概念。
總之,高中生物學是基本概念相互聯(lián)系,由此形成的有機統(tǒng)一的知識網絡, 在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讓學生精確地掌握概念,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重要前提,也是學好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必要條件,這在農村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