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 孫紅艷
一、課堂低效成因
針對我們的教學實踐,對“課堂低效成因及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課題,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大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1.教師容易高估文科學生的水平,設計學案起點高,偏難,導致教師講解面面俱到,重、難點不突出,講練結合少,課堂效率低
這學期,我們實行復習學案教學,學案提前給學生發(fā)下去做完,再上交給教師批閱后有針對性地講解。學案分“考點知曉”“三基回顧”“典型例題”“反饋作業(yè)”四部分?!翱键c知曉”部分主要是將教材上的內容變成問題填空題形式,讓學生從教材上找答案再填空;或者從教輔資料上找知識點歸納,讓學生填空。從教師方面來想,上述做法,從根本上并沒有能夠讓學生去探究、思考,學生只是急于填完空應付完作業(yè),只為填空而填空,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興趣,真正記住的內容也不多。對“三基回顧”部分,一般要求是設計囊括知識點的六個小題,只要求重在體現(xiàn)知識點,降低難度,爭取做到教師不講即可實現(xiàn)學生領會與掌握。但往往教師設計學案選題時自己做著是好題,但對學生來講難度還是有點大,往往容易高估文科學生的水平。包括“典型例題”部分,也容易出現(xiàn)類似情況,導致學案利用效率低,進而導致課堂上教師講的東西很多,面面俱到,重點與難點不突出,講練結合少,課堂效率低。往往教師感覺累,講過的內容學生再做同類型題還不會。
2.學生“懶”,學習習慣差,基礎底子薄,做題少,不善于思考與總結,只為做題而做題
學生“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主要表現(xiàn)在做題時只管做,不去思考這是什么樣的題型,解決這類題的一般思路是什么,著眼點或突破口在哪等。學習毅力差,遇到困難沒有解決的勇氣,自信心比較差,而且做題速度比較慢。雖然不提倡“題海戰(zhàn)術”,但比起理科生,文科學生課后做題太少,起不到鞏固作用。學習習慣差主要表現(xiàn)在部分學生疲于應付作業(yè),抄襲現(xiàn)象嚴重,表現(xiàn)出對自己的學習很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從而導致教師掌握的信息準確度下降,從而導致課堂低效。再者就是師生配合程度,或學生的課堂反應情況也是形成課堂低效的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原因,就文科數(shù)學“空間幾何體中據(jù)三視圖求幾何體的外接球的體積問題”這一案例談談我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想法及做法。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做法
1.課前的充分準備
課前仔細批改學生的學案及作業(yè),詳細統(tǒng)計每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整合歸類,在備知識上我主要歸為兩類題型:一是具有一個直角頂點的三棱錐的外接球體積求解;二是正三棱柱的外接球體積求解問題。重點講解這兩類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變式訓練,以起到鞏固的效果。在備學生方面,我分析錯誤產生的根源,制訂解決的辦法,預想在課堂上可能會遇到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仔細琢磨這堂課的重難點,爭取做到少講、精講,達到高效。學生課前也早對完答案,互相討論先改正。
分析: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這45分鐘要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非常重要了。
2.課中的引導及變式訓練
課開始階段,先讓學生自己講授討論后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展現(xiàn)他們的思維。然后,我重點講解我歸的那兩類問題,由于文科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我就通過三視圖畫出幾何體的直觀圖,
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并總結規(guī)律。通過學案上的典型題目和我給出的同題型變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知識點和題型以及解決這兩類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方法。我再針對學生的總結加以完善,并讓學生明白自己產生錯誤的原因,達到以后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在第一時間選擇相應正確的方法加以解決。
分析:教之道在于度,學之道在于悟。只有學生自己會總結與反思,才能深刻理解與真正掌握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而教師的變式引導就起關鍵作用了。
3.課堂訓練與課后鞏固
學生自己總結完成后,我再給出針對性訓練題,讓兩個學生直接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以起到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并會熟練運用的目的。這樣一堂課看似講的東西不多,但重點突出,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配合有效的跟蹤訓練,能起到講一個會一個的效果,我認為這就是高效的課堂。
分析:高效課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師一節(jié)課講了多少內容,而是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單位時間內學生有超長的收獲,可以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
總之,我們認為符合自己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實際情況,考慮到課堂教學中細節(jié)的精心備課設計,加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
圍,重在務實的課堂教學,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第二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