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要: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夢。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接班人,其中國夢能否實現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實現。而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中,功利思想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不足等現象普遍存在。倡導“自由競爭、銳意進取、積極行動、注重實效”的實干精神,對大學生實現個人的青年夢,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國夢;實干精神;大學生
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和個人夢三者的統(tǒng)一。中國夢強調個人夢,是尊重公民個體的表現。個人維度的中國夢給予了青年學生以希望和夢想乃至環(huán)境。對當代大學生開展中國夢教育有助于喚醒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奮斗和自我實現,這與青年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契合。當代大學生中存在著信仰缺失、追求功利等不好的現象,通過倡導實干精神,幫助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當代大學生實干精神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1、 追求穩(wěn)定,缺乏冒險精神。
追求安穩(wěn)平靜地生活是中國文化賦予中國人的一個夢想。大學畢業(yè)后,很多大學生都希望能夠找到一份安穩(wěn)地工作,家長更是如此要求。因此,大城市、大公司、機關、事業(yè)單位便成了許多大學生就業(yè)的首選。公務員熱便是最突出的代表。近幾年來,公務員的報考人數持續(xù)走高,很多崗位竟出現千里挑一的現象。大學生報考公務員,不僅因為它待遇好,還因為它工作穩(wěn)定。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鐵飯碗的就業(yè)心態(tài)。
大學生求穩(wěn)求安定的擇業(yè)心態(tài),使他們缺乏積極進取、挑戰(zhàn)自我的心態(tài)、找不到工作的,為求一份安穩(wěn)工作,不顧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專業(yè)方向,一味地盲從。找到工作的,便覺萬事大吉,從此無憂。這些使得當代大學生沒有冒險精神,為了短期的利益放棄自己的人生夢想,最終也只能是平庸一生。
2、 功利主義思想突出,講究“實用”。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yè)觀念上過分注重薪酬待遇。追求薪酬、追求物質生活滿足自身的合理需求是無可厚非的,但大學生剛剛走出校園,自身經驗不足,社會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的薪酬待遇普遍較低,大學生需要調整心態(tài),需要在社會中逐步鍛煉起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事業(yè)。而在當下許多大學生因過分看重薪酬待遇,高不成低不就,以致于錯過一些有發(fā)展前景的工作,處于待業(yè)狀態(tài)。
其次,大學生過分重視社會地位,鄙視體力勞動。許多大學生認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應該做白領甚至金領,寧肯失業(yè)也不能去做藍領。因此,公務員考試成為中國第一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多人并不是真正適合做公務員,但為了有更高的社會地位,也盲從去考公務員。很多大學生還處于待業(yè)狀態(tài),卻不愿意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從最基本的做起,不得不讓我們感嘆。
3、自負心態(tài),不愿從基層做起。
許多大學生自認為接受過高等教育,是天之驕子,在擇業(yè)時理所應當找到更好地工作。許多學生在學校中是優(yōu)等生,學生干部,認為自身條件好,不愁找不到好的工作。于是,他們不愿意做最基層的工作,希望能夠“空降”,成為管理者。這種擇業(yè)心態(tài)期望過高,其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4、 挫折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
大學生長期在校園中,很少經受較大挫折,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情緒波動較大。有許多專業(yè)知識不夠扎實,在擇業(yè)的過程中表現不佳,心理變化大。另外,在擇業(y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少數人依靠父輩的資源輕易獲得較好的職位,這嚴重打擊了那些沒有良好背景的大學生,使他們產生了挫折心里。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代大學生的擇業(yè)觀念出現偏差,功利主義思想突出,這使得他們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難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青年夢無法順利實現則意味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調整大學生的擇業(yè)心態(tài),鼓勵大學生要積極進取、發(fā)揮實干精神去追求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夢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積極意義。
二、優(yōu)化環(huán)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學生的實干精神。
1、培育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和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提供了先決條件。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程度和水平跟當前改革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目前,校園環(huán)境中存在諸多不良的現象,如功利主義,學術造假行為等。對于這些不良問題的改善,其根本途徑在于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同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習近平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們要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中國夢教育。
2、倡導實干精神。
近代西方傳統(tǒng)的哲學家把人認為是遠離現實的純認識主體。這就把人與現實割裂開來。而實用主義強調行動, 認為人不僅是認識的主體, 還是利益的主體、行動的主體。只有大膽行動、努力創(chuàng)造, 才能賦予人生以價值和意義。實用主義鼓勵人們蔑視權威和教條, 勇敢面對現實, 在這個充滿風險的世界, 用行動和實干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大學生在擇業(yè)的過程中,功利主義思想突出,許多人眼高手低,過分注重薪酬待遇以及職位的社會地位,不肯從基層做起,成為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實用主義注重行動、崇尚實干的進取精神,引起了當代大學生思想的共鳴,要求大學生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他們想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就必須發(fā)揚實干精神。大學不再僅僅是象牙塔,是青年學子學習知識、沉淀自己走向更高的人生舞臺的一個階段。而實用主義恰恰鼓勵了我們青年學子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情。
3、弘揚進取精神。
美國哲學家詹姆士也這樣強調過:“用主義的方法, 不是什么特別的結果, 只不過是一種確定方向的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則、范疇和假定是必需的東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獲、效果和事實?!盵2]實用主義強調效用原則,把效用作為行動的唯一意義。但我們必須正確理解這個效用,我們要看的是一個長期的長遠的效用,要看經過行動的最終結果,而不是一事一物的得失。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擇業(yè)觀念上,盡管還存在著眾多不公平的現象,但要堅定通過自己的長期努力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打敗。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就是這個道理,實用主義告訴我們,有意義的行為會產生效用。大學生要弘揚進取的精神,最終一定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另外,實用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秩序和法則, 一切事物都處于一個永恒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永遠沒有完成的流變世界。它堅信人的命運不是由神創(chuàng)造的, 而是由人自己掌握的。鼓勵人們不拘泥于傳統(tǒng)、不墨守陳規(guī)、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用永不停息的奮斗書寫人生的輝煌。這種精神鼓勵當代大學生要不懼挫折,充滿自信,在大學沉淀自己,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最終一定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從而實現個人的中國夢。(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報告
[2]威廉.詹姆士. 實用主義[M].孫瑞禾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9. 31.
[3]王召收、孫冉: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