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梅
科學技術輔助教學已有較長的發(fā)展歷史,歷經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學,最后發(fā)展為今天的移動設備輔助教學,即移動學習方式。移動學習方式依托的硬件是目前已經普及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移動設備結合移動互聯網能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并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Chris Ev?ans總結了移動學習方式給學習者帶來的好處:移動學習方式繼承了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無線技術使其擴大了影響力;移動智能設備能讓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地點,實現在“移動”中學習。學習者也可利用零碎時間,比如午間休息、旅行途中,接觸各種移動學習資源。但在這樣一個積極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對移動學習方式的認識是什么?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需求?教師又是如何看待移動學習方式?他們在大學生移動學習中應起什么作用?本文將嘗試在這些方面做些研究和調查。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進行的活動。知識不能從老師那兒“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Sandberg等人總結了學習者實行知識建構的幾項建構主義原則:(1)學習者通過已獲得的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交互作用來建構新知識(建構原則);(2)學習者從完成真實任務中獲益,這些任務能讓他們采取積極的行動,促進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真實性原則);(3)學習者能從多角度學習中獲益,多角度、多元的知識展示能讓他們對現象形成自身的認知方式(闡述原則);(4)學習者能從同齡人互動中思考和拓展自己的知識(社會原則);(5)學習者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形成對任務的個人認識,自己制訂計劃和監(jiān)督學習(自我管理原則)。
根據建構主義原則,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媒體是學生主動學習和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豐富的信息資源(比如網絡資源)、現代交流工具有力地改進了學習環(huán)境,也有利于實現建構主義學習。學生利用移動智能設備學習也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特點。
2.有關移動學習的研究。移動學習關注的是學習者通過移動設備獲得知識。國外這方面研究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移動學習的優(yōu)缺點。Fransen概括出移動學習的主要優(yōu)點是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內容、時間、地點和方式;Norbrook and Scott認為移動設備的最大優(yōu)點是學習者可以隨時、即時使用設備進行學習;Kukulska.Kulme and Shield發(fā)現移動學習既可在課堂發(fā)生,也可在課外發(fā)生;可以是正式的形式,也可是非正式的形式。第二類是寓教于樂的移動學習方式研究。Susi,Johannes?son&Backlund利用移動設備進行游戲活動,可以極大鼓勵學生參與學習;Schwabe and Goth設計的“躲貓貓”移動游戲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類是移動語言學習。Levy&Kennedy使用移動信息形式(SMS)給學生發(fā)與課堂學習相關的詞匯,以做小測驗和回答問題的方式要求學生給反饋。研究發(fā)現移動設備使用者在信息頻率和內容方面有不同的偏好。國內有關移動學習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側重移動學習技術的實證研究,證明移動學習的可行性。以上研究和理論都沒有涉及移動教學實踐者對移動學習方式的認識問題,沒有進行學生的需求分析,也較少涉及教師對移動學習方式的認識及所起到的作用。
本文隨機訪問了某高校的52名在讀大學生,訪談重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你認為移動智能設備對提高自身能力有幫助嗎?”二是“你知道如何使用移動智能設備來學習嗎?”三是“你希望教師在移動學習中起什么作用?”筆者總結采訪結果后發(fā)現:第一,所有的被采訪大學生都認可這種方便、靈活的學習方式,肯定其有促進自身學習的作用,并且對這種移動學習方式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第二,絕大多數被訪大學生對如何使用移動智能設備來加強學習表現出了茫然。他們在日常也會借助移動智能設備享用音頻或視頻,但無計劃、無針對性,較多停留在娛樂層面。還有少部分學生雖然認可這種學習方式,但自己幾乎沒有嘗試過。第三,絕大多數被訪大學生表示,希望大學老師能積極引導他們利用這種先進的學習工具,但對老師具體怎么引導也沒有明確的要求。
在收集了大學生的意見后,筆者對該高校的八名大學教師進行了深度采訪。采訪內容集中在教師對移動學習方式的認識和運用。分析和總結采訪結果發(fā)現:第一,被采訪的大學教師對移動學習方式都表示了認可,認為這種隨時、隨地的學習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大量接觸知識和信息的機會,并且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愛好選擇適合的材料;第二,采訪的教師中只有三位曾使用移動智能設備接觸相關資源,但并沒有把移動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八位教師都表示曾向所教的大學生推薦過有用的學習網站,但具體學生是否會用,以及怎么用,教師并沒有關注過。作者進一步分析教師的采訪反饋,得出目前移動學習方式在大學教學中的問題是:第一,教師并不了解大學生在移動學習方面的需求;第二,教師仍極其依賴傳統(tǒng)教室教學方式,因受到技術制約等原因而不使用移動學習方式;第三,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和實踐移動學習方式。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雖然教師和學生都認可移動學習,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并沒有真正在高校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運用。本文認為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進,才能讓大學生真正從移動學習方式中受益。
1.組織教師學習移動網絡技術和相關教學理念,力求熟練掌握相關移動網絡技術,深入理解移動學習理念。努力打破大學教師對傳統(tǒng)教室教學方式的依賴,加強移動學習資源建設和管理,整合移動網絡上的資源并應用到實際大學教學中來,為有效實現大學生移動學習提供環(huán)境。
2.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利用移動學習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實際學習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移動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太多的信息資源讓學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甚至會導致迷失。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指導和監(jiān)督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制定合理的目標,讓學生從完成真實、具體的學習任務中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
3.修改教學大綱,讓移動學習成為學生日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導大學生積極、有效地使用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在課后,甚至畢業(yè)后繼續(xù)學習。多角度、多元化的知識展示能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認知方式,進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4.教師要充分利用移動網絡及時與學生互動。教師在學生的移動學習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對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做出回應,給予指導。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互動、討論,增進知識的同時學會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