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賢
陽光是最好消毒劑,路燈是最好警察。信息公開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條件。信息不透明,評價結果就不會影響官員升遷,也就無人重視。一旦信息公開,他們就有了績效壓力。為此,我們應按國務院《信息公開條例》要求,下決心將績效評價結果納入信息公開范圍。
但應注意:一是信息公開的內容應是介紹評價過程、主要結論、問題及建議信息,而不應公開那些涉及國家安全、個人隱私、商業(yè)競爭、被評單位排位等敏感信息;二是信息公開可采用公示方式。通過公示,聽取各方意見并修改后,形成正式報告。正式報告只向人大代表公開。人大代表對評價結果有意見的,可通過申請公開,有條件地提供原始數據。
項目化管理指政府將政策性、工程性支出視為預算項目,按每個項目建立專款專用、環(huán)節(jié)化管理、跟蹤監(jiān)督等制度。其核心是實施對預算項目的前期評審、中期評價和結果評價制度。
項目化管理既是政府決策科學化的要求,又是預算績效管理的條件。可以說,我國預算績效管理進程,最終取決于能否削減項目,實現績效評價全覆蓋。由于一個政府的績效評價能力只能評價30~50個項目,為此,預算管理必須采用削減項目,擴大單個項目總預算的方針,將預算項目削減到50~80個以內。而目前,我國一個縣有上千個項目(含轉移支付專項),若多數項目未經評價就“過關”,就不是績效管理。要做到這點,我們就必須實施項目化管理。
1.重建部門預算模式。確立新的部門預算公式:部門預算=基本支出預算+業(yè)務費預算+項目預算。其中:基本支出預算指用于保障行政部門(含參公事業(yè)單位)基本經費的預算,含人員工資和公務費預算。預算編制方式不變;業(yè)務費預算是從項目預算中分出的大類,由基本業(yè)務費預算(如會議、購置、修繕、出國經費等“三公經費”)和專業(yè)業(yè)務費預算(業(yè)務培訓費、課題調研費,特別費等)構成。它采用“總額核定,明細支出由部門編制,納入人大審查,??顚S谩钡墓芾矸绞???傤~由財政按各部門前三年平均數核定;項目預算指部門用于發(fā)展性項目的預算,分為事業(yè)費類、工程類和政策類項目(含轉移支付專項)預算。在采用新的部門預算公式后,財政將重點轉向項目預算,按三項制度要求嚴格地實行項目化管理。
2.規(guī)范項目命名方式。(1)以戰(zhàn)略性項目來命名預算項目,由于每一戰(zhàn)略性項目包括了許多行動性項目(子項目),因此,財政若受理的是戰(zhàn)略性項目,就可以大大減少預算項目數,集中目標;(2)建立項目管理的國家制度,多數中央項目可以國家來命名,并按“統(tǒng)一規(guī)則,資金各自籌措,統(tǒng)一績效評價”來設計制度,從而將地方資金納入;(3)規(guī)范項目名稱。對長期項目可用“××項目第×期”來區(qū)分;(4)建立對項目的流程管理,尤其是前期評審機制。
在績效評價上,雖然單位自評飽受詬病,但在我看來,這主要是對此缺乏合理的制度設計造成的,是可以完善的。從世界范圍看,它仍是重要制度。
1.建立規(guī)范的自評辦法。這包括:(1)自評單位的績效指標和評價方案應經財政批準,以避免隱瞞不利信息;(2)實施自評后,單位應將評價結果,連同支撐資料送財政部門,接受財政初審;(3)財政應以公示方式,將初審的評價結果公開。自評單位有責任對公示中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和回答,必要時應公開評價依據。
2.建立“信任度再評價”制度。信任度再評價也就是在單位自評之后,由財政委派中介機構核查數據資料,聘請專家對自評報告做出信任度再評價的制度。通過核查和專家信任度打分,將自評納入規(guī)范體系。
(成林摘自《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3期《論預算績效評價與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