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指令語
林 琳
筆者通過對大量教學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指令語應立足于學生的語言水平,注重語言習得;使用祈使句,增強指令執(zhí)行力;使用提問式的指令,激發(fā)學生思維;多元化呈現(xiàn)指令,幫助學生理解;指令語內(nèi)容具體化,保證活動的實效。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指令語
Nunan (1991) 指出,英語課堂作為一個特殊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教師的課堂言語行為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姚仁環(huán)、洪微(2011)認為,教師指令語是課堂上教師組織各種教學活動、調(diào)控學生課堂行為時所使用的語言,教師用指令語或引導學生行為,或在活動前解釋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和操作程序。教師的指令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高效的課堂需要有效的課堂指令作為保證。
Ur(1996)認為,教師對某個學習活動的解釋在指令語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整個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Harmer(1998)從學生的理解角度提出教師指令語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指令語必須盡可能簡短,二是指令語必須富有邏輯。
那么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指令語呢?筆者進行了三年的小學英語課堂指令語研究,通過對大量真實的教學案例的研究分析,筆者認為,課堂指令語除了應具備簡短、清晰、淺顯易懂等要素外,還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一)立足學生語言水平,注重語言習得
Ellis(1985)指出,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抓住向學生輸入語言的機會,使輸入變?yōu)槲铡UZ言習得理論也指出,兒童習得語言的特點是簡單、清楚、有重復性。因此教師使用的指令應立足學生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盡可能使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和句型,采用簡單、短小、準確的句子和學生交流,避免將簡單句子復雜化。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有效指令語,保證教師指令能被學生所理解,才能幫助學生有效習得語言。反之,復雜、不清楚、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指令將會導致活動無效并且不利于學生習得語言。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一年級起始用)第一冊 Module10 Unit 1 Where's my pen? 時,設計了猜測物品所在位置的游戲活動,用于操練Where's my pen? It's in the hat. / It's on the hat. / It's under the hat.等主要句型。教師使用了指令Now,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One student hides your things, and the other one guesses where they are. Understand? OK, one, two, begin! 但當教師的指令下達后,原本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游戲活動,卻沒有出現(xiàn)熱火朝天的活動場面,只有少數(shù)基礎
較好的學生開始活動,大部分學生不知所措,有的學生開始小聲講話。
分析上述指令,筆者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學生并不理解hide這個詞的意思,也不能立刻聽懂One student hides your things, the other one guesses where they are.這樣一個復雜句型。因此教師的活動設計雖然有趣,卻因為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指令語,導致活動無效。
如果教師能夠使用符合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使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和句型詢問學生,因為理解了教師的指令,學生一定會被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所吸引,從而更快、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如用Look, where's my pencil? Can you guess? 詢問學生;用It's in the pencil-box. It's in the school bag.引導學生猜測鋼筆所在的位置;再用Please play this game like this with your partner. 組織全體學生開展活動等。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了解并分析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保證教師指令語能為學生所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習得語言。
(二)使用祈使句,增強指令執(zhí)行力
祈使句在語言結構和語意表達上簡單明了,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集體學習活動時,采用祈使句發(fā)布教學指令,引導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一年級起始用)第十二冊 Module 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時,設計了聽音連線的活動,幫助學生了解Daming,Simon和Simon的父親想要的食物。教師用Look at the picture. Please take out your worksheets. Let's listen and match.的指令引導學生聽音,了解三個主人公所點的食物。用Let's check up your answer.的指令引導學生校對答案。用Let's listen again and write down the price.的指令讓學生通過第二次聽音,寫下食物的價格。在聽音跟讀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使用指令Let's listen to the CD-ROM and imitat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讓學生模仿跟讀,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用如下指令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Group 1 and Group 2, you're Simon's father. Group 3 and Group 4, you're Daming. Let's do a role play. Now, let's exchange. You're Simon's father. You're Daming. This time, please do a role play in pairs like this。在教師簡單明了的指令下,學生都能迅速地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效果良好。祈使句的使用,有效增強了教師指令的執(zhí)行力。
(三)使用提問式的指令,激發(fā)學生思維
Harmer(1998)指出,當教師發(fā)出指令后,必須要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明白教師讓他們做什么。但是這種檢查并不是教師對指令一再簡單地重復,如果教師一再簡單地重復指令,會造成教學過程的單調(diào)。例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三年級起始用)第二冊Module 9 Unit 1 I've got a new book.時,教師用指令Take out your cards. And talk in pairs. Talk in pairs. Clear? Choose one. Take out your cards. Talk in pairs. Talk in pairs. Ready, go! 組織學生開展兩兩對話活動,因為擔心學生不明白教師指令,教師一直重復Take out your cards. Talk in pairs. 雖然學生最終都理解了教師的意圖,都能按照指令進行活動,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簡單的重復容易引起學生的聽覺疲勞,導致指令語低效。
其實教師可以在發(fā)出指令后,提問學生What are we going to do? 通過讓學生解釋或演示將進行的活動來核實學生的理解。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里的提問是提問者試圖要聽話者做出回答而進行的一種指令性言語行為(郭林花,2005),因此提問式指令的運用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理解與實踐運用,啟發(fā)學生思考。
另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一年級起始用)第八冊Module 8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課中,設計了一個信息差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問答的方式,找到名人所居住的城市及其位置。為了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教師的指令,教師不是一再重復指令,而是用What should we do? How do we ask? 引導小組中的一個
學生用Where does Yao Ming live?提問,小組的其他學生回答Yao Ming lives in the east of China.根據(jù)學生的答案,教師又用Which city does Yao Ming live in? Can you guess? 的問題引導學生借助手中文本材料和已有的地理知識進行思考,然后用Does he live in Hangzhou? Does he live in Shanghai? 的句式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快速找到了答案。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教師不需要簡單地重復指令,而是要在指令之后,通過恰當?shù)奶釂柤ぐl(fā)學生的思維,檢查學生是否明白教師的指令,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四)多元化呈現(xiàn)指令,幫助學生理解
姚仁環(huán)、洪微 (2011)指出,作為一種真實的課堂交際行為,教師指令必然伴隨著其他形式呈現(xiàn)。倘若教師單純以口頭形式呈現(xiàn)指令,學生往往無法理解或錯誤理解教師指令,導致課堂活動無法有效開展。教學實踐證明,結合富有感染力的體態(tài)語、PPT、實物、圖片或示范呈現(xiàn)教師指令,能幫助學生快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師指令,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閩教版《英語》第七冊Unit 6 Lesson11 Food and Health一課中,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食物的單詞,設計了Magic Eyes的活動?;顒拥闹噶钊缦拢篘ow, let's play a game, Magic Eyes. Look, here are so many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hey are all about food and drinks. If you find the same three pictures in a line, speak out loudly. For example, what can you find here? Yes, dumplings, watermelon and apple. Clear? Here we go! 同時在PPT上展示圖片,輔助教師的指令,使學生迅速了解了教師的游戲規(guī)則,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另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三年級起始用)第三冊Module 9 Unit 2 Happy Halloween中設計了一個骰子游戲,教師指令如下:Now, I'll show you a very special thing. What's this? You know, it's a dice.(教師拿出骰子進行演示)OK. It's very special. You can see. There are six sides on it. Let's read them together.(引導學生一起讀)Soup. No 2. Hamburger…Yes, and then, I'll tell you a very interesting game. I like coffee. So, I'll throw the dice.(邊說邊扔骰子) Look, can I have some coffee? (引導學生根據(jù)骰子回答Sorry, you can't.) Understand? OK. Let's try. Please play this game in turns.(同時在PPT上呈現(xiàn)游戲規(guī)則)
雖然這段指令語較長,但是教師通過實物和PPT,清晰地示范了如何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活動。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全班學生均能按照教師的指令,在小組中開始活動。學生對這個活動反應積極。
由此可見,教師利用體態(tài)語、PPT、實物、圖片或示范等多元化呈現(xiàn)方式輔助指令,能彌補教師口頭指令稍縱即逝的缺點,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指令內(nèi)容,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五)指令語內(nèi)容具體化,保證活動實效
在引導學生開展復雜的操作性活動中,教師指令的內(nèi)容應包括活動內(nèi)容、活動方式(全班、小組還是個人)、活動時間、活動步驟和評價方式等要素。只有通過這些具體內(nèi)容,才能幫助學生明確活動要做什么,并知道怎么做,保證活動的實效性。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供一年級起始用)第三冊Module 1 Unit 1 I like the ABC song.一課時,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26個字母的認讀,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26個字母的活動,教師發(fā)出Now, please learn the letters in your group. I'll give you two minutes.的指令后,就希望學生能開始小組活動。然而課堂觀察卻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快結束時還沒有開始認讀活動;有很多小組的學生還在討論誰聽誰的這樣一個問題;有的小組的學生,各自拿著書,看著自己的課本,不知道要如何進行合作認讀。教師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活動,于是將指令簡單化。但由于教師的指令含糊不清,學生雖然知道要合作學習字母,卻不知具體從何下手。比如,幾個人一組?是全部的人都打開課本,還是由組長打開
課本?究竟怎么認讀?是一起讀,還是一個一個讀?所以原本一個很好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活動卻由于指令語內(nèi)容不夠具體,而使課堂活動變得低效甚至是無效。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閩教版《英語》第七冊Unit 6 Lesson 11 Food and Health一課時,通過卡片活動操練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I had apples / hamburgers…的句型。對于card game這樣一個較復雜的操作性活動,教師用This time we'll play a card game. Let's talk about your die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闡述活動內(nèi)容;用We'll play in a group of four. No.1/2/3/4 in turns.的指令交代了這是一個四人小組的活動;用指令I'll ask a group to help me. This group, could you help me? OK. You three ask according to the card.(引導S2, S3, S4用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詢問S1) You take a card and answer.(引導S1根據(jù)所得卡片回答 I had…) Yes, you're right, so you can get the card.詳細示范了活動操作步驟;用提問式指令Who is No.2? Who ask? Who answer? 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活動步驟;用指令Three minutes for you. Play this game in your group like this.交代了活動時間;最后用We'll see who can get the most cards in your group.的指令說明評價方式。這樣內(nèi)容具體化的指令能幫助學生快速明白游戲的玩法,使學生能迅速參與到語言實踐活動中去,保證了活動的實效。
總之,教師指令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過程中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它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習得輸入,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教師課堂指令的實效,課前教師應從以下策略出發(fā),設計自己的教學指令:立足學生語言水平,注重語言習得;使用祈使句,增強指令執(zhí)行力;使用提問式的指令,激發(fā)學生思維;多元化呈現(xiàn)指令,幫助學生理解;指令語內(nèi)容具體化,保證活動實效。課后借助課堂實錄的方式,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指令,不斷提高語言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教師指令的設計和使用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Ellis, R. 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mer, J. 1998.How to Teach English[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Nunan, D. 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Textbook for Teacher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c.
Ur, P. 1996. A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郭林花. 2005. 英語專業(yè)教師課堂指令性言語行為研究 [J]. 山東外語教學,2005,(3): 40-43, 47
姚仁環(huán),洪微. 2011. 英語課堂教師指令的有效性研究 [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34(7): 39-43
通信地址:361004 福建廈門市濱東小學
電子信箱:78870310@qq.com
編輯:關靜瑞
G623. 31
B
1009-2536 (2014) 04-0098-04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