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群
(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7)
公示語翻譯的時代特征及翻譯策略*
楊 慧 群
(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7)
公示語可分為表達型、信息型、呼喚型。表達型公示語在翻譯時可采用直譯或仿譯等語義翻譯法;信息型公示語主要以意譯等交際翻譯法為主,輔之以音譯加釋義法;呼喚型公示語則主要以意譯法及增譯法等交際翻譯法為主。
文化輸出; 表達型公示語; 信息型公示語; 呼喚型公示語
公示語,又稱“標識語”、“標志語”、“標示語”、“牌示語”、“揭示語”,即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顯示、警示、標志與其生活、生產、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戴宗顯、呂和發(fā)),它包括路標、廣告、商品說明書、旅游指南、社會宣傳、告示等等。21世紀以來,隨著申奧和申博的成功及中國融入全球化經濟進程的加快,公示語翻譯研究已成為應用翻譯學的熱門話題并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國內眾多學者從功能翻譯、跨文化、文本類型、翻譯目的、語用等效、跨文化交際、功能對等、接受美學、歸化異化等視角對公示語翻譯進行研究。筆者認為,任何翻譯行為都具有目的性,新世紀公示語翻譯的目的是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實現(xiàn)文化輸出,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這同時也是新世紀賦予公示語翻譯的時代特征。
德國功能翻譯學家萊斯(Reiss)認為目標文本的形態(tài)首先應該由其在目的語境中需要完成的功能和目的決定,翻譯是一種互動的語用行為,互動由目的決定,而目的隨著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翻譯應該采取適當?shù)牟呗?,以滿足目標文本特定目的的需要,而不必考慮翻譯是否按照“標準”方式在進行。此外,她還將文本類型、功能和翻譯方法聯(lián)系起來,提出了三大功能文本類型,即“信息型”、“表達型”和“祈使型”。除德國功能學派外,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也在其翻譯理論中將語言功能與翻譯結合。他根據(jù)Karl Bühler的語言功能說,在萊斯“信息型”、“表達型”和“祈使型”三類文本基礎上,重新將各類文本體裁劃分為“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與此同時,他還指出可采用“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去翻譯這三類文本,“語義翻譯法”用于表達型文本,“交際翻譯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這兩種譯法的差異在于,前者要求譯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結構和詞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后者則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遞的效果??傊?,翻譯不再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文本形式的轉換,而是為另一文化的受眾創(chuàng)造出能夠在不同語境中實現(xiàn)特定功能的目標文本的生產行動,這大大增加了翻譯技巧的適用范圍,為譯者靈活處理目標文本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表達型公示語
表達型公示語的核心是發(fā)布部門的思想,其在文本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原文本獨特的語言形式和內容應視為同等重要,翻譯時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則,既要忠實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又要忠實于原作者的語言風格。如2014年南京青奧會口號“天天向上”被譯為“Day Day Up”時曾引發(fā)社會熱議,認為被英語老師當作反面教材的中式英語躋身青奧會口號,是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筆者認為“天天向上”這一口號正反映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在國家提倡讓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一原則的指導下,“Day Day Up”這一直譯法既宣傳了中國文化又保留了中文特有的語言形式。此外,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英語受眾同樣可以理解“Day Day Up”的內在涵義。
除直譯外,為實現(xiàn)文化輸出這一目的,表達型公示語翻譯還可采取仿譯法以達到忠實翻譯或語義翻譯的效果。如“留下您的文明,帶走我的美麗”采用對仗的手法提示公眾文明旅游,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美國田納西州The Lost Sea Adventure旅游景點層有這樣一句公示語: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仿照此句可譯作: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Leave Nothing But Your Good-Mannered Behavior.這種翻譯方法實現(xiàn)了語言形式及語言內容的雙重對應。
2.信息型公示語
信息型公示語所關注的是言語之外的現(xiàn)實世界,發(fā)布者的語言是次要的。人們關注的是發(fā)布者所發(fā)布的內容,而不是說話的方式。因此,信息傳達的“真實性”是這類文本的核心,而發(fā)布者在文中只是處于一種“匿名”的地位,對于這類文本的翻譯應該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達的效果,因此紐馬克建議采用“交際翻譯”的手法,意在突出信息傳達的準確與真實。如“收費廁所”若直譯為“Collecting Money Toilet”則不免讓人啼笑皆非,若意譯為“Pay Toilet”則更能為外國游客接受?!袄先醪垖W?,直譯就是“Priority seating: Please offer seat forward of this sign to the elderly and handicapped”而作為信息型公示語,“handicapped”則顯得簡潔明了,既起到了漢語公示語的提示功能,又不拖泥帶水。
然而,對于某些具有中國鮮明特色的信息型公示語,為實現(xiàn)文化輸出目的,在翻譯時可以采取音譯法加釋義法。如“民族飯店”譯為“Minzu Hotel”; “靈隱寺”譯為“Lingyin Temple”; “城隍廟”譯為“Chenghuang Temple”。再如,“九寨溝”可譯為“Jiuzhaigou( the 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 ”??傊?,對于信息型公示語,為實現(xiàn)文化輸出和信息傳達雙重目的,翻譯時可采取歸化和異化相結合的策略。
3.呼喚型公示語
呼喚型公示語的核心是號召公眾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因而在翻譯過程中,為保證譯文的信息準確并感染受眾,實現(xiàn)文本的“呼喚”功能,譯者可以充分發(fā)揮譯入語的優(yōu)勢,不拘泥于原文的表達方式,使譯文的語言盡量達到與原作語言同樣的效果。呼喚型公示語在公示語中占大多數(shù),如青奧會口號“分享青春,共筑未來”采用意譯法翻譯為“Share Games, Share Dreams”。具有中國鮮明特色的“創(chuàng)建綠色飯店,倡導綠色消費”意譯為“Strive for a Green Hotel and Green Consumption”更能體現(xiàn)出原文的目的性和感召功能。具有警示作用的公示“碧水清清,卻亦無情,河湍勢險,請勿戲水”若直譯為“So blue water, but also no goodwill. So rushing current, please no play the water”則使譯文喪失了公示語原有的呼喚及感召功能,但若意譯為“Danger! Deep Water! ”, 其警示功能一覽無余,同時也符合英語公示語言簡意賅的特點。
然而,對于某些呼喚性公示語,翻譯時則需采取增譯法。例如,我們一直提倡的“五講、四美、三熱愛”一度被直譯為“five stresse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令英語人士大為驚訝,我們竟然提倡“四個美人和三個情人”;后改譯為“five stresses, 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 并加上注釋“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 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 motherland, 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對于包含中國文化的詞語,翻譯時要采取必要的加注或闡釋的補償方法,減少信息傳遞方面的障礙,以達到詞義文化內涵的等值傳遞。因此,呼喚型公示語可采取意譯法及增譯法等交際翻譯法進行翻譯,以達到有效交際及文化輸出的目的。
(責任編輯 南 山)
]2013年度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公示語翻譯的美學分析”(項目編號:2013SJB740042)。
2014-06-10。
楊慧群,女,江蘇南通人,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H315.9
A
1671-1696(2014)07-0105-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