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艷
(新余市暨陽學校,江西新余,338000)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學生學習來說這個道理至關(guān)重要,學生只有預習得好,才能在課堂上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因此,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從課前預習入手。然而,目前不少學生的課前預習流于形式,大都應付。大部分學生認為回家把課文讀一遍,給生字標個音、組個詞就是預習。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也是消極的。課前預習不僅僅是把課文讀一遍,更重要的是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自己的閱讀困惑。具體來說,在預習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做好以下幾件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預習有興趣,他們才會自覺、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愿意學習知識和探索真理,所以,預習必須從低年級抓起。低年級的教師一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些學生看到新課,會興奮地告訴教師,這篇課文我會讀了,這個生字我認識了。預習了課文的學生到了課堂上,見別的同學不會而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得到表揚后他就更開心了,以后課前預習也就更加主動了。其他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爭相效仿。這種預習的熱情教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有預習的習慣和能力,自信心增強,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預習時要多讀幾遍課文,注意每一遍讀的任務。課文一定要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能訓練學生的發(fā)音,還能使學生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課文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初讀,可以大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標注出來,然后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再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詞義;第二步是有感情地讀,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理清課文脈絡(luò);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三遍朗讀之后,學生也就把課文讀通順了,對課文的內(nèi)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疑惑的地方心中也就有數(shù)了。這樣就增強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其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去搜集與課文有關(guān)的資料,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知識。搜集資料的方法有:(1)上網(wǎng)查詢。網(wǎng)絡(luò)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資料的搜集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教師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信息。(2)利用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進行信息的互補。(3)如果在家中,可詢問家長或利用家庭網(wǎng)絡(luò)、圖書資源等??傊?,搜集資料的方法有多種,要因人、因境而異,讓學生把搜集的資料用讀書筆記、讀書卡等形式記載下來,逐漸積累成他們自己的一筆財富。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養(yǎng)成動手和動腦的好習慣,在預習文本時,就應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在課文一些重點的地方寫、畫、圈、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文中的生字、生詞用“○”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標注,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用“☆”標明,優(yōu)美的句子用“﹏﹏”畫出,不懂的地方打上“?”……學生自己認為描寫優(yōu)美、含義深刻的句段,以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fā)的片段,都可以用自己喜愛的符號畫出來。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使學生養(yǎng)成做批注的習慣。預習工作做充分了,上課時教師再加以特別的注意,學生模糊不清的地方就徹底弄明白了。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庇幸刹庞兴迹寣W生學會質(zhì)疑,是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鞍l(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預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如要讓學生在預習中多問自己:通過朗讀課文,我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課文的內(nèi)容我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我能否解決?課后習題我能否回答?學生朗讀課文時,要帶著問題(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閱讀,在文中看到答案就直接畫出來。課前質(zhì)疑可以使學生學會主動提問,更加深刻地領(lǐng)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為了讓學生切實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在引導時也要遵循一定的指導原則:(1)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chǔ)上,由易到難,由“扶”到“放”,進行課前預習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前預習并不意味就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反而使自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更充分地發(fā)揮,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切實的收獲。(2)教師根據(jù)材料和學生的特點所制訂的課前預習內(nèi)容要具體化。所謂“具體化”,是指預習內(nèi)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師要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提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耳、眼、口、手等感官,讓學生愛上預習,愛上學習。
總之,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課前教師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學習語文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有了課前的預習,學生課堂上的思考會更深入,表現(xiàn)會更積極,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就能展現(xiàn)出更多的亮點。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趙海燕.關(guān)注三年級預習:預約小學語文學習的精彩[J].教育觀察,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