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仕良
(惠州市惠陽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廣東惠州,516211)
童話因其新奇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及符合兒童的天性而深為兒童所喜愛。聽童話、讀童話是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稱《語文課標》)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和任務(wù)”中重要的一點是“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說明“童話”是這一學段兒童在閱讀活動中的首選文體。在第一學段的課文中,童話有三十多篇,占一、二年級課文總數(shù)的30%左右。這說明教材的編者對“童話”這一文體的重視,較好地落實了《語文課標》的要求。
眾所周知,我們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閱讀教學為憑借,來落實語文課程的各項教學目標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閱讀教學的成敗決定著語文教學的成敗。而就第一學段來說,童話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F(xiàn)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童話教學仍存在著一些偏差,尤以第一學段為甚,這應引起我們深思。下面試以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丑小鴨》的教學為例,談?wù)勑W童話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改進策略。
從平時聽課所了解的情況來看,教師在備課時大都照搬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下稱《教學用書》)的建議,把《丑小鴨》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從以上的教學目標來看,這與一般的記敘文教學沒什么兩樣。我們知道,童話跟一般記敘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一個寫虛,一個紀實。如果把童話等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來教學,那么童話的價值將會喪失殆盡。上述目標中,前兩個是基礎(chǔ)性目標、共性目標,適用于不同文體。值得探討的是第三個目標,從表述的情形看,它更適用于記敘文的教學,因為它過于理性,而理性大都與童話無關(guān)。過于理性的目標一旦確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必然偏重于理性分析。一些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就會不厭其煩地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使學生的答案不斷往設(shè)定的教學目標上靠。如“丑小鴨受到哪些不公平的對待?”“哥哥、姐姐、公雞、小姑娘、小鳥、獵狗這樣對待丑小鴨對不對?為什么?”等。方向不對,技術(shù)手段再好,也是南轅北轍。
那么,第三個教學目標應該如何確定呢?《語文課標》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寫道:“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边@就給童話教學指明了方向。結(jié)合《丑小鴨》這篇童話的特點和第一學段學生的實際,上述第三個目標宜定為“感受丑小鴨的形象,向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美好情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鴨子”,一出生就伴隨著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jīng)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后,它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如果說一開始他還是被迫離家流浪,還是不得不躲避追趕他的獵狗,那么當他已經(jīng)在農(nóng)家安定下來而仍然不滿足,仍然要“撲撲翅膀,向湖邊飛去”,那完全是出于對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他“看見鏡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他的理想終于實現(xiàn)了,幸福終于來到了他的身邊。所以我們把教學目標定為“感受丑小鴨的形象,向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美好情景”,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吻合的,與《語文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也是一致的。
在課文教學的最后部分,教師一般都會采用《教學用書》中的“教學建議”所提出的問題探究“丑小鴨離開家到底對不對”,而“探究”的結(jié)果一般都是“丑小鴨離開家是不對的”。緊接著,教師們還會不失時機地追問:“我們要不要向丑小鴨學習呀?”學生們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要——?!苯處熇^續(xù)問:“為什么呀?”……最后,學生學完本課后所接受的信息是“小孩子是不能離家出走的,外面的世界太危險了”。童話中的美好情景蕩然無存。
《丑小鴨》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故事。在這篇童話中,丑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無限向往和不懈追求,這其中也多少有著安徒生的影子。丑小鴨如果不離家出走,雖然最終也會變成白天鵝,但丑小鴨還會是原來的丑小鴨,白天鵝還會是今天的白天鵝嗎?同樣,安徒生當年如果安于現(xiàn)狀,還會有后來的安徒生嗎?還會有《丑小鴨》這篇童話嗎?因此,“丑小鴨離開家到底對不對?”是一個偽命題。至于“小孩子不能離家出走”,則是在“教化”思想的指導下“生拉硬扯”的結(jié)果。表面看來,所謂的“結(jié)合課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實了,但是語文教學特別是童話教學的本質(zhì)卻弄丟了。長遠來看,這是得不償失的。
《教學用書》中的“教材簡說”里提到:“建議不要多講,要多和孩子們一起投入地朗讀。當他們讀得聲情并茂的時候,當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自然會感悟到文章的真諦,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边@個建議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課文后面的習題也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篇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優(yōu)美、形式活潑,富有童話特色,非常適合朗讀。因此,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感受丑小鴨的形象,應為本課的主要教學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還原童話的本真。
這樣,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有情有景,便成了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教師要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chǔ)上,有重點地進行朗讀指導,進而引導學生感受丑小鴨的形象,讓學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只要有夢想,一切都有可能。比如:“太陽暖烘烘的。鴨媽媽臥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這兩句話,就要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溫馨的畫面,沉入童話的氛圍里。教師通過指導朗讀“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yǎng)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薄靶▲B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等一連串很有童話色彩的語句,幫助學生感受丑小鴨的遭遇,讓學生與丑小鴨同悲同喜——為丑小鴨受到欺負而傷心,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而雀躍。這樣,學生既受到優(yōu)美語言的浸潤,又受到美好情景的熏陶。如果朗讀指導做得好,學生心中的丑小鴨形象是能夠豐滿起來的,“丑小鴨”的形象就能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土壤上長出美好的夢想——我要成為別人或自己心中的白天鵝!果若如此,功德無量。
把童話當成純粹的童話來教,力避生拉硬扯的教化,只有這樣才能落實好《語文課標》規(guī)定的目標任務(wù),讓童話真正成為滋養(yǎng)兒童心靈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1] 唐光超.把童話教成童話——小學童話教學的誤區(qū)和策略[J].中國教師,2012(1).
[2] 竇桂梅.童話與人生——《丑小鴨》教學實錄[J].人民教育,2008(23).